闽台文化又称闽南文化、福佬文化,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和台湾省,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民俗现象来看,潮汕文化也是闽南文化分化出的独立的亚文化片区。
因此可以说,闽台文化与客家、广府文化并列广东三大文化。
闽台文化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梳理历史脉络,可称下南文化,即由黄河流域、中原大地南迁越地嬗变为海洋文化的统称。
那么,闽台文化的祖地在哪里呢?
在固始县,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下辖县。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常住人口并不多,约为100万。
这里却被海内外华人尊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是“全球华人最向往的根亲圣地之一”。
这一切的形成,源于两个人:陈元光、王审知。
陈元光,河南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之子。
唐高宗年间(669年),陈政奉诏率领营将123员、府兵3600人,远离故土,入闽平乱。13岁的陈元光,随父征战。第二年,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又率58姓府兵5000多人南下增援。
至此,两批人马,共有87个姓氏,约9000人入闽。
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火田,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
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这年,他21岁。他开科选才,招抚流亡,屯垦种植,兴办学校,将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带到这片蛮荒之地。
陈元光成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清乾隆年间,被追封为“开漳圣王”,成为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王审知,河南固始人,又称“八闽人祖”,五代十国闽政权开国君主,威武军节度使王潮的弟弟。
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任,受封琅琊郡王。
909年,王审知被册封闽王。
在位之时,他选贤任能,减轻徭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他拓展海上贸易新航线,是海丝之路先驱者,对福建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后人为感念王审知德政,在厦门北辰山修建有纪念闽王的广利庙及其衣冠冢,在福州鼓楼区庆城寺之东建设有闽王祠。1961年,闽王祠和闽王墓皆被列为首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闽王庙遍布闽、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每年春、秋两祭,入闽“十八姓”数万王氏宗亲共祭闽王。
后世学者认为,作为完美形象的“开漳圣王”“八闽人祖”,陈元光、王审知的叙事,是汉人移民集团“集体记忆”不断追加的结果,寄托着深深的中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