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女工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为大家介绍1989年全国劳模祁如琴。
为什么介绍她呢?
这是因为如果说日本的寿司师傅小野二郎可以被称为“寿司之神”的话,那么祁如琴女士绝对有资格被尊称为“纺织仙女”了。
而且她也是纺织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模范。
同样,她后来在时代浪潮中表现出了迷茫与挣扎,也颇具象征意义。
所以,兰台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好好介绍这位80年代的“纺织仙女”祁如琴。
谢晋导演的电影《黄宝妹》剧照
01、祁如琴,1955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4岁的时候,祁如琴随同父母迁居福建山坳深处的沙县农村。
1975年,祁如琴的父母被允许回到福州,父母带走了还小的幼子幼女,而此时祁如琴的哥哥也因为招工离开了沙县。
这下子就剩下祁如琴一个人在沙县了。
祁如琴在沙县一直待到了1978年。
对于年纪已经不小的祁如琴来说,她迫切的想要离开这个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农村。
而这一年,三明纺织厂来到祁如琴所在的大队招工。
虽然,福建当地一直流传着“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说法,来形容女工在纺织厂的辛苦,而且三明市与她家所在的福州距离遥远,可已经23岁的祁如琴还是非常渴望得到这个机会。
因为,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祁如琴来说,当工人是她能离开农村的唯一途径。
因为平时踏实肯干,她被村民们一致推荐而顺利拿到了这个唯一的名额。
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有这份工作太辛苦,村民们不愿意的因素。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
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鞍钢在农村招工后,不少农村出身的新工人在培训时就觉得鞍钢的工作太辛苦了,于是放弃工人身份选择依旧回农村务农。
三明纺织厂
作为这批新工人里年纪最大的,祁如琴不出所料的被分配到了车间当挡车工。
挡车工,是纺织厂里最辛苦的工作,没有之一。
据说纺织厂的新工人知道自己被分配当挡车工,没有不哭的。
经纱车间里布满了轰隆的织布机台,每一名挡车工需要不断地巡回在5部机台之间,以最快的速度把纺出的断线接上,以保证每一股纱锭随机器持续正常地出纱,而单一部机台就有450锭纱。
上班8个小时,眼、脚、手都必须不停地运转,还要行动迅速,才可以应付。
许多知青参观完纺织厂后,都表示宁愿当一辈子农民也不做挡车工。
纺织女工
甚至祁如琴在农村的好朋友到三明纺织厂来看她,在参观完祁如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后,表示自己肯定做不了这份工的。
但是,祁如琴没有这么想。
她秉承一个非常传统的观念:既然干这行,就要爱这行。
接下来,祁如琴几乎利用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来学习怎么做一个出色的挡车工。
《黄宝妹》电影剧照
02、祁如琴身上有一股“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虽然她并不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她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做一个出色的挡车工。
她不但开始仔细观察“老工人”的手法,还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苦练技术。
祁如琴下班后,还把一锭纱带回宿舍,苦练接线头的手法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她就连回福州探亲的火车上都在“练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半年,她就成了厂里技术最好的挡车工之一。
再后来,祁如琴完全已经到了“纺纱仙女”的境界,甚至与日本所谓的“寿司之神”相比也不遑多让。
如何能又快又好地纺纱,成了祁如琴全部的生活和所有的兴趣。
甚至已经到了她担心中午吃饭时为她替班的工人不用心,打破了她的这种完美,于是,中午吃饭时她开始只吃豆腐,因为嚼起来快;甚至她还练出了8小时上班期间不去上厕所的“本事”,这个“本事”一直伴随她到退休。
从1980年开始,祁如琴囊括了每一年的“厂先进”、“厂劳模”、“三八红旗手”称号。她的照片常年挂在厂宣传橱窗的最前面。
全国劳模
1982年、1983年,三明市劳模。
1982年,“省级操作能手”。
1984年,省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全国纺织部的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3—1997,全国人大代表。
1995年,福建省十大杰出工人。
这些都是祁如琴获得的荣誉。
她也是福建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全国劳模,当选劳模时才34岁。
可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国营)纺织业的不景气,祁如琴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1998年,祁如琴所在的三明纺织厂开始实行“压锭减员”,这个时候有关部门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现代纺织女工
其中一项政策是年满40岁的纺织女工是可以提前退休的,而且对劳模的退休政策更优厚。
当时祁如琴也想退休,这样不仅能得到比较好的退休待遇,而且以她的技术,去私企当老师傅收入也不菲。
可是,因为祁如琴是技术尖子,厂领导不希望祁如琴退休,亲自挽留她,表示她是厂里培养的劳模,现在厂里需要她,希望她留下来。
祁如琴答应了。
可是,厂子还是在2年后因为经营困难进行了改制。
从国企纺织厂改制成了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祁如琴来说,最大的损失是之前厂里答应给她的退休补助之类的优惠待遇,因为公司性质发生了变更,而不再作数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在福州的父亲重病在家无人照顾,祁如琴选择内退回福州照顾父亲。
谢晋指导的《黄宝妹》,反映纺织女工的电影
03、因为此时改制后的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没有了之前国营厂对提前退休员工的优厚待遇,她只能办理“内退”。
而“内退”每月只有300元,可要是1998年她就直接选择退休的话,退休金能达到1000元。
“内退”让让祁如琴的收入锐减。
也让她从光荣的全国劳模,变成了需要有关部门照顾的“特困劳模”。
从2004年开始,祁如琴每年都能领到三明市总工会发的每年3000-4000元补助,这是三明市总工会发给特困劳模的。
2005年,祁如琴正式退休,退休金是920元。
2006年,《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去采访祁如琴时,当时祁如琴最大的愿望除了供女儿读完大学外,还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当时和父母、哥哥住在福州棚户区),再买几件衣服:
她略带羞涩地跟记者说,其实她最大的愿望,除了供女儿顺利读完大学外,还想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想买几件象样的衣服——近20年里,她几乎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所有出席表彰会的衣服都是她向亲戚和同事借的。
根据兰台查到的资料,目前福建省对于特困全国劳模的补助标准是保证劳模每月退休收入达到3003元,那么按照这个标准,祁如琴现在的退休金不出意外的话也是3003元。
以上就是祁如琴的情况介绍,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80年代劳模祁如琴:绚烂一瞬 只剩回忆的“历史”》, 丁尘馨,《中国新闻周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