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99 年之春,易京城楼之上,熊熊大火直冲云霄,幽州霸主公孙瓒于烈火之中终结了其生命之旅。这位往昔令乌桓骑兵望风披靡的“白马将军”,于巅峰之时坐拥幽州、青州、冀州广袤疆土,其麾下精锐骑兵逾万,然却在群雄纷争之局中率先出局。翻开《后汉书》那泛黄的书页,我们所目睹的,不单是乱世枭雄的哀歌,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弱点的魔镜。
初平四年(193 年),幽州牧刘虞府邸之前,血流成河。公孙瓒全然不顾部将之劝阻,将这位汉室宗亲满门屠戮。当刘虞之首级高悬于蓟城城头之际,无数士族文人彻夜辗转难眠。此并非公孙瓒之首度暴行,早年征讨乌桓之时,他只因部下王门临阵脱逃,便将其全族诛灭。这般睚眦必报之性格,致使幽州士族背道而驰。
建安三年(198 年),袁绍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公孙瓒竟将前来援救的黑山军首领张燕拒之于门外。他之偏执已然病入膏肓,就连亲儿子公孙续亦慨叹:“父亲宁信谶纬,不信人心。”当谋士关靖提议出城决战之际,公孙瓒却冷笑而言:“我建易京楼十丈,储粮三百万斛,谁能奈我何?”
易京城之设计堪称军事之奇观:十重铁门、千尺壕沟、百丈箭楼,更有三百座碉楼相互策应。这座耗费五年方建成之超级要塞,最终化作埋葬公孙瓒之钢铁坟墓。他将军事重心全然置于防御工事之上,却漠视了幽州铁骑之机动优势。
当袁绍采用地道战术突袭之际,固若金汤之防御体系瞬间土崩瓦解。更为讽刺的是,城中囤积之百万斛粮草,反倒成为围城大军之补给。此情形令人忆起当代某些企业,投入巨资构筑技术壁垒,却因忽视市场之需求而轰然坍塌。
公孙瓒之“白马义从”曾为天下最强之骑兵,然而核心将领严纲、田楷先后捐躯沙场。他并非缺乏人才,赵云曾为其帐下猛将,却因未获重用而转投刘备。当谋士李移子呈上联合曹操之策时,公孙瓒竟怒斥:“汝欲卖我乎?”此类猜忌于当代职场屡见不鲜。某互联网新贵之创始人,在融资成功后清洗创业团队,最终被资本架空。公孙瓒之案例足以证明:失却人心者,终将沦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