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势滔天,党羽遍及京城内外,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扳倒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6-25 08:24:12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魏忠贤以其“九千九百岁”之名而闻名于世,令人费解的是,他在权势最盛之时,却被新即位的崇祯帝迅速铲除。

这是否意味着他的权倾朝野只是虚幻?亦或是崇祯帝的实力超乎想象?

不稳当的皇位

自那时起,朝廷中的大臣们敢于弹劾阉党的人数逐渐减少,朱由校却全然不顾这些事务,每日沉浸在发明创造之中。

实际上,从某些角度来看,朱由校对阉党的重用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东林党的成员主要来自江南的士大夫阶层,因此在征收江南地区的赋税时,他们的标准明显偏低。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最为富裕的地域之一,更是各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财源,因此该地区赋税的减少无疑会严重削弱明朝的财政收入。

在阉党击败东林党之后,他们接手了这部分税收工作,并迅速提高了征税标准,使得明朝的国库顿时变得充实起来。

而东林党人所倡导的理念包括严禁贪污腐败、防止宦官专权等等,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似乎是治理国家颇有建树的一个党派,但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他们真的能够有效治理国家,为何在崇祯即位后,尽管扶持了东林党,但明朝仍然未能长久维持下去?此外,他们声称反对贪污腐败,但难道他们当中就没有一个人曾经贪污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中,几乎有超过八成的官员都曾涉及贪污行为,真正清廉正直的官员又能有多少呢?

尽管朱由校热衷于发明创造,但他在处理国事方面同样做出了诸多贡献,例如重用名将袁崇焕以抵抗后金入侵。

而崇祯皇帝继位后竟然将袁崇焕处决,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证明所谓的“大明最后一位半明君”也不过如此而已。

当然,朱由校身上存在着诸多缺点,如沉迷于与嫔妃们饮酒作乐、追求长生不老等。

最终,朱由校因饮用了所谓的“仙人露饮”,不幸离世。

朱由检继位

由于朱由校膝下无子,因此在临终之际,他选择将自己的异母兄弟朱由检召至身边。

尽管二人并非同一母亲所生,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般深厚,据传关系相当融洽。因此,朱由检得以继承皇位,成为崇祯皇帝。

在许多人眼中,魏忠贤及其领导的阉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甚至可以说是一颗毒瘤,因此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后必定会着手铲除阉党,这是符合常理的思维方式。

而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同样希望能够铲除阉党,但无奈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实在难以轻易撼动。

因此,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对阉党亦保持着尊敬之意,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稳定局势。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还在暗地里不断积累自身实力,简单而言便是寻求东林党残余势力的支持。

崇祯皇帝当时尚属年轻,按照现代的年龄标准来看,他尚未达到法定成年人的年龄。

因此,年纪轻轻的他并未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若无足够的势力作为依靠,与阉党相抗衡,恐怕崇祯皇帝早已被众人的唾沫星子淹没了。

当然,尽管崇祯皇帝对阉党保持着尊重之意,但他仍需时刻提防对方的行动。

据说,崇祯皇帝从未饮用过魏忠贤等人奉上的饮水,亦不曾食用他们提供的食物。甚至有历史文献记载,魏忠贤曾试图在水中投毒,以防范新任皇帝对其构成威胁。

毕竟,权力的获取并非易事,每个人都会倍加珍视。

在那段时间里,崇祯皇帝的生活可谓艰辛异常,食物皆需藏匿于衣物之中,趁他人不备之时匆忙进食几口。

至于饮水之事,他只能在张皇后的寝宫内进行,也就是朱由校的妻子所在之处。

除掉魏忠贤

鉴于新登基的皇帝表现出如此的明智和成熟,魏忠贤逐渐放松了对其的警惕,他却没有意识到,一把锋利的大刀已经悄无声息地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为了更有效地掌控崇祯帝,魏忠贤曾经向他进献了四位美貌绝伦的女子。

面对此情此景,崇祯帝感到十分无奈,只得含泪接受,与他的兄长朱由校不同,崇祯帝对于美色并无过多的追求,因此魏忠贤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

当崇祯帝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时,他果断下令收集魏忠贤的种种罪行证据。在此基础上,崇祯帝立即撤销了魏忠贤的所有官职,并将他流放边疆。

尽管魏忠贤对此毫不在意,甚至仍怀揣着东山再起的野心,在流放途中招揽了众多亡命之徒,准备进行最后的挣扎,崇祯帝得知此事后毫不留情,派遣锦衣卫前去镇压。

眼见局势已无法挽回,魏忠贤愤怒不已,深感若被押解回京必定会遭受无尽的羞辱,于是选择在某地自杀身亡,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魏忠贤死后,崇祯帝开始大规模清算,共有高达255位官员及宦官被判处死刑,尽管这并非全部,但魏忠贤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已然荡然无存。

通过观察崇祯帝清除魏忠贤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拥有卓越的政治手腕。当时便有人赞誉道:“倘若崇祯帝非天赋异禀、英勇非凡之人,又怎能不动声色地将魏忠贤及其党羽一举歼灭呢?”

而令人遗憾的是,崇祯帝在铲除魏忠贤之后,明朝的国势却持续下滑,他的诸多决策亦被视为失误。那么,为何崇祯帝的智慧仅限于此,难道他的才智都耗费在了铲除魏忠贤这件事情上吗?

崇祯的后期执政

在崇祯皇帝成功地扫除了魏忠贤势力之后,整个朝廷暂时得以恢复平静,这短暂的安定局面并未能持续太久。

在崇祯皇帝接下来的数年统治期间,尽管他一直致力于治理国家事务,但他所做出的某些决策却让人感到颇为不解。

首要问题在于,尽管崇祯皇帝成功地扫除了魏忠贤的势力,但对于魏忠贤的同伙,他并没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清算,从而使魏忠贤的残余势力仍然在朝廷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在处理国内政务方面,崇祯皇帝表现得过于急躁和功利。他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措施,例如大幅提高税收、大规模裁减官僚机构等。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不满情绪。

最后,在应对外部威胁方面,崇祯皇帝同样显得力不从心,当时,明朝正面临着来自北方满族势力的严重威胁。

尽管崇祯皇帝采取了诸如强化边境防御、扩充军队等一系列措施,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另外,崇祯皇帝在制定决策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例如,在处理农民起义问题时,他采取了过于强硬的手段,结果反而导致了起义规模的扩大。

尽管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势力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权谋与智慧,但在治理国家方面,他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且缺乏明确的方向感。

他所采取的一些决策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结语

尽管崇祯在位时间较短,却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及权术手段,其诸多成绩便是明证,举例而言,他运用智慧制服魏忠贤,彻底铲除了阉党势力,为明朝政治革新奠定基础;整顿朝纲,重用反魏官员,使之回归朝廷;同时强化边防,防范外敌入侵。

而崇祯治下亦存在不足之处,他急于求成,决策失误频发,处理问题时过于果断,未充分预见后果;过分倚赖宦官,致使明朝政治腐败加剧。

综上所述,崇祯虽具备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权术手腕,但其统治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决策失误或与其急功近利、独断专行以及过度依赖宦官等因素相关。

1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