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中华古诗词 2025-02-03 16:11:48

立春

【宋・王镃】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译文:

泥塑的春牛在街头被鞭打,扬起了六街的尘土,人们从田野里挑来新鲜的生菜,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从这一天起,积雪开始消融,寒风也变得柔和,梅花渐渐凋谢,让位给新生的柳条。

赏析:

王镃的《立春》以立春这一传统节气为背景,描绘了迎春习俗与大自然复苏的景象。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生气,既展现了立春的热闹场面,又描绘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诗中以传统民俗、生活场景、自然万物为依托,将春天初至的氛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蕴含了时序更替的哲理,使人感受到岁月流转的节奏。

“泥牛鞭散六街尘”

诗的首句便点明了立春的传统习俗——“打春牛”。在古代,每逢立春之日,人们常以泥塑的春牛象征春天的到来,并举行鞭打春牛的仪式,寓意惊醒大地,催促农耕。“鞭散六街尘”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场景,随着春牛的鞭打,尘土在街道间飞扬,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春天的氛围之中。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古代迎春习俗的热闹气氛,也象征着春天的脚步已然踏入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

“生菜挑来叶叶春”

“生菜”在立春时节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寓意着“生机勃勃,迎春纳福”。在市场上,人们纷纷选购生菜,翠绿的新叶象征着新生的希望。“叶叶春”不仅仅是对生菜的描写,更是对春天气息的诗意化表达。这里的“挑”字极具动态感,展现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让整个画面更具生活气息。

前两句通过“打春牛”和“买生菜”两个充满民俗色彩的场景,将立春的节庆氛围铺陈开来,使诗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宋代繁华街市,感受到春天到来的仪式感。

“从此雪消风自软”

这句诗从气候变化入手,展现了冬春交替的自然特征。立春之后,寒冬渐渐退去,皑皑白雪开始消融,曾经凛冽的北风也变得温和柔和。诗人用“自软”一词,形象地捕捉到了春风的温润之感,表达出春天到来时万物苏醒的微妙变化。这不仅是季节的更替,也是天地间生机复苏的象征。

“梅花合让柳条新”

梅花,是冬日的孤傲之花,在寒风中独自绽放。然而,当春天真正来临时,柳条抽出新芽,象征着更为繁盛的春天即将到来。诗人用“合让”二字,赋予梅花谦逊的性格,仿佛梅花懂得时序的轮转,愿意退场,让位给柳条的新绿。这一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交替。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迁的和谐美妙,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间万物皆有其时,懂得进退,顺应自然,才是生命的智慧。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中,便道出了生命的节奏,让人深思。

王镃的《立春》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立春时节的热闹民俗和自然景象的交替变化。诗人通过打春牛、生菜市场等富有节日气息的场景,展现了人们迎春的喜悦;随后通过雪消风暖、梅花让位柳条,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温润画面,并在其中融入了人生哲理。

整首诗动静结合、对比鲜明,既有欢庆节日的生活气息,也有对自然更替的细腻感悟,更隐含了顺应时序、顺势而为的哲理。它不仅是一首咏春的诗,更是一首关于时间、人生与天地万物共生的深刻之作。读来轻盈自然,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字介翁,号月洞,南宋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以诗闻名于世。王镃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集《月洞吟稿》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