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文化|山西师范大学袁亚铮教授尉氏县考察蔡邕文化述行

汴梁城下 2024-11-10 17:03:13

10月底我要到郑州出差,因我平时极少出行,所以每到一地都会联系当地好友一聚,所谓“相见时难”。来到郑州,除了挚友寇儿外,我想到的另一个朋友便是吴朋飞教授。于是,我和吴教授传了短讯,他直言很忙,本来我们打算只约一饭,但吴教授做事有“正事”思维,他认为只约饭还不如去一起去考察来得痛快,最后我们商定一起去尉氏考察,也了却我的夙愿。

2号清晨7:45分我们在开封站集合,吴教授驱车带着我和他的三位学生向尉氏出发。深秋的开封的清晨已略带些清冷,朝阳穿过树叶却依然晶莹剔透,路两旁时不时瞥见几盆橙黄淡紫色的菊花装点着秋意,想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时,更增添了我对菊花的留恋。几个年轻人就这样带着周末的轻松暂共一车,在吴教授的保护下,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尉氏。

其实,前天傍晚当我看到一长串的接待人员名单时,我略微有些紧张,因为阵仗太大,因为尚不熟悉。谁知一下车看到尉氏人一张张谦和且平易近人的脸庞,我的紧张感顿时消散了在风中(请允许我念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张建营主任、李建强主任、解世明局长、朱大宽会长、王山泉会长、王小秋前辈、李文建同志、邹道荣大姐、王广成同志、马现锋同志、李超同志、曹飞华同志、付安民同志)。

特别惊喜的安排是我们到尉氏的第一站要参观的是尉氏树人学校。蔡邕本人就是教育家培养出阮瑀、苏林、路粹这样有名的学生,我不禁为此次行程的安排暗暗叫好。在树人学校接待我们的是王山泉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付安民同志,当我听校长说到树人学校致力于培养“一身正气,充满朝气,富有灵气,透出大气”的气象的学生时,我的内心欣喜且感动,树人学校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我。行走在树人学校中,恍惚中仿佛来到古代的某座书院,时不时的看到在专心学习的孩子们,当我注意到这里的学生面目灵动,活泼异常时,作为教师的我内心万分喜悦,不仅如此,校长还亲自为我们解读树人学校的《校长寄语》,其中一句“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幸福为最大愿望”直击我心,心中像熨帖烫过一般温暖。因为感动,校长和我在栅栏旁翠竹间的《校长寄语》墙边欣然合影。参观完我默默打量了一番这位眼前的校长,观其年龄应该受到过上个世纪8090年代文化繁荣时期的熏陶,北大访学的经历更是让其身上带有北大人特有的诗意,追求理想的影子,对树人学校的参观在收获和感动中结束,之后我们乘车前往蔡中郎祠。

在蔡庄镇西街村的蔡中郎祠堂的大厅悬挂着蔡邕的画像,当看到画像的那一刻,我感觉第一次和蔡邕如此亲近,蔡邕后裔的家人邹大姐等人一边为我们讲述蔡氏家族的谱系,一边向我们介绍世界蔡氏宗亲的一些情况,看着各地蔡氏宗亲为蔡邕题写的匾额,尤其是“功在熹平”那一块,我觉得只有深知蔡邕才能题写出那样的匾额。在为蔡邕上过我亲自带的檀香之后,我们一行人还去蔡邕塑像旁与蔡中郎亲切合影。一千多年前,蔡邕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一千多年后,一样的风和日丽,我们又在这里寻觅蔡邕的足迹。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

告别了蔡邕祠我们又到了大朱村蔡邕的墓地考察。听当地人说原来蔡氏的墓园很大,现在却淹没在一片荒草之中,令人顿生荒凉之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听闻蔡邕墓地原有古柏数株,现仅存一颗,我们婆娑着这颗仅存的柏树,仿佛希望通过它带去我们对蔡邕的问候。

本来这次考察的主题是蔡邕文化,中间却插入了凉马寺。正当我不解这座古刹为何叫“凉马寺”时,旁边的接待同志告诉我,“凉”原来写作“晾”,是关羽千里寻兄在此歇马驻足之地,听完后我莞尔一笑。凉马寺最有价值的是一通明代万历三年的石碑《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这个石碑由鄢陵县进士、时任四川成都府知事梁策撰文,记载着此地是蔡邕故里。碑文曰:“且此寺也,既以落成,远望则紫雾冲霄汉,近视则瑞气绕周匝,巍然端居于三亭岗之东,北镇武穆大寨,西邻蔡邕故庄,南接篯铿佳处,东通阮籍仙乡。”

当地的学者逐字逐句地给我们念着碑文,马现锋同志还为我们展示了寺里收藏的珍贵得拓片,他们认真诚恳的态度消解了时近正午的疲惫。在凉马寺品香茗看拓片之后我们准备驱车返回到县城用餐。走进饭店时就看到了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县史志办张建营主任。张主任平易近人,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他很照顾在场女士们的感受,一直劝我们加餐。当天的饭菜丰盛可口,尤其是尉氏的包子皮薄味美,堪称一绝。主人们敬酒时都彬彬有礼,那种“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情谊让人动容,只可惜我不擅长场合上的应酬,更不擅长饮酒,所以只能让吴教授代替我们回敬,略显失礼。

因为相见甚欢,宴席结束后大家甚至都了无困意,于是就直奔宴席上张主任提到的焦裕禄纪念馆。以前我只晓得焦裕禄在兰考任职,今天我才了解到焦裕禄和尉氏的渊源颇深,他还是尉氏女婿。在焦裕禄纪念馆最开始为我们介绍的是张主任随后为我们讲解的是李超会长。在他们的讲解下我才知道焦裕禄也有才子的另一面,他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喜欢拉二胡,不但擅长机械技术,还能调和邻里纠纷,尉氏县的焦裕禄纪念馆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的完整的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主任和李超同志在讲解焦裕禄事迹的时候流露出的对焦裕禄同志由衷的敬意深深打动了我,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中青年优秀共产党人的模样。随后在焦裕禄纪念馆张主任还代表尉氏县领导为我们亲切赠书。古有蔡中郎赠书给王粲,今有尉氏县乡亲赠书给我辈,相隔千年,遥相呼应。

下午大家来到了蔡邕蔡文姬故里文化园,在那里的负责人解世明同志、地方史志学会党支部书记李建强同志为我们讲解。大家带领我们参观了已故著名学者朱绍侯先生题写的蔡邕故里碑。在中郎阁月台下,我们参观了明代正德六年尉氏县知县立的《重修三官庙碑记》碑,此碑非常可贵,该碑记载:“开封属邑尉氏县治,迤南距城三十余里有古迹镇店名曰蔡家庄,在汉时为陈留所属之域,名贤蔡邕之故乡也。”解世明同志和蔼可亲的形象,娓娓道来的讲解,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最后大家在中郎阁前愉快留念。

这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是阮瑀祖道处,也就是《尉氏县志》记载的“尉氏八景”之一“蔡祠茂林”。阮汉闻《燕子陂蔡相公祠》(《河南通志》卷七十四、艺文三)诗曰:“中郎伏腊故多祠,此地云埋祖帐碑。”初平三年(192),蔡邕死后,四海之内“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乡土立祠,故其所也”。蔡邕的弟子阮瑀带领其他后学晚辈及当地乡绅百姓在尉氏县燕子陂(今大营镇君李村君子山)修建蔡相公庙(祠)进行祭祀,成为追思缅怀先贤蔡邕的古老的纪念性建筑。燕子陂蔡相公庙建于汉初平三年(192),历经朝代更迭,几成废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君李村先贤李廷宪在原庙废址上重修蔡相公庙。当时还存有阮瑀《祖帐碑》的上半截,残碑碑文曰:“蔡邕赴洛,其徒阮瑀辈饯之于此,缱绻不能别者累日。邕既殁,复相与追慕之,立庙焉。”这些在明代嘉靖《尉氏县志》有详细的记载。

在这里我听说附近的学子在高考考研前每每来这里上香祭拜,据说非常灵验,蔡邕堪称当地的文曲星。打动我的还有四位老阿姨,他们常年无偿守护着这座蔡公祠,多次为保护祠中文物费尽心力。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地的老村支书李石堂。听说他自编自导发动村民演出了戏曲《蔡邕进京》,一个偏僻村庄的支书,竟然有如此用心,真的是勇气可嘉。当我握着老支书的手说“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时”,老支书竟然无语凝噎,老泪纵横,他应该明白我懂他的付出也懂得他撰写此剧的艰辛,那一刻他的付出被看见了。2019年重阳节,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亲笔题写蔡公祠匾额,并举行了盛大的揭红祭祀蔡邕仪式。在听说这里有已故河南大学朱绍侯先生栽种的柏树后,吴朋飞教授带领自己的弟子欣然在柏树前合影,那一刻我感到河大人与尉氏县的情谊在代代传承,望“朱柏”而垂泪,我想在天的朱绍侯先生应感到其心甚慰。

当我还沉浸在和尉氏父老乡亲的情谊中时,耳边传来了催发的汽笛声,“留恋处兰舟催发”,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和蔡邕故里人们的相处还不够,我就要踏上返回开封的路上。来的时候朝阳满天,回去的时候暮色苍茫。带着一日的感动带着一日的留恋带着一日的热情带着一日的眷恋,我们一行人离开了尉氏,那一刻我的眼里我的心里充满了眷恋。来的时候我想到今天的考察肯定会很有收获,但没想到收获是如此之多。因为研究蔡邕和阮籍,尉氏曾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很多次在梦中梦游此地。而今一朝实现,竟是如此圆满。古时的尉氏留下了蔡邕阮籍的足迹,今天的尉氏们人依然好学不倦,大义凛然,那日的阳光是如此温暖,那里的情谊是如此醉人。回去的路上我的话明显少了很多,大家都看出来是因为我内心充满着感动。当我还沉浸在和尉氏乡亲见面的场景中时,吴教授问路的声音把我拉回到了眼前。回城时已是暮色一片,我们的车仿佛像是在海上航行一般,好在吴教授车技非凡,我们才会有如此的安全感。此时我才有时间打量了一下吴教授,本来教授才是我此行来开封要见的最重要的人,此刻我们相处的时间竟然还没有在尉氏停留的时间长。吴教授是一个内心温暖且有力量的人,因为有他的保驾护航,才让我们的尉氏之行如此圆满。不去想下次是否还有机会再次同行,我相信美好人的终会相见。再见,尉氏,再会,教授,祝你们既安且宁,既和且平。

今夕何夕兮,汴梁风柔;今日何日兮,得与诸君同游。凉马寺前,欢声笑语,蔡相祠畔,倩影存留,且待春风起,尉氏再聚首!

袁亚铮

2024.11.9日凌晨匆匆

附录1:袁亚铮教授、吴朋飞教授一行尉氏县考察蔡邕文化提纲草稿

2024年11月2日,山西师范大学袁亚铮教授、河南大学吴朋飞教授考察蔡邕文化行程计划

参观第一站:尉氏县蔡邕故里文化园;第二站:蔡庄镇西街村蔡邕祠、大朱村蔡邕墓;第三站:大营镇君子山蔡邕祠。

随后,参观团一行五人与尉氏县史志文化部门相关领导座谈。参加座谈的将有:张建营主任、李建强主任、解世明局长、朱大宽会长、王山泉会长、王小秋同志、李文建同志、邹道荣同志、王广成同志、马现锋同志、李超同志。

袁亚铮教授的发言准备围绕以下几点:

1、尉氏县可以以蔡邕、阮籍为中心,打造文化尉氏,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把文化建设作为尉氏的标签,积极筹办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蔡邕文化节、蔡邕学术会等。

2、深耕姓氏文化。围绕尉氏蔡氏、阮氏,积极参与世界蔡氏、阮氏宗族姓氏祭祀、祭祖活动。建立尉氏蔡氏、阮氏与世界蔡氏、阮氏的宗亲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同时,深入发掘蔡氏忠孝、友悌的家风,将优良家风继承发扬下来,并将这种家风走出国门,传到海外,呼应现在国家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

3、动员县方志办积极搜集有关蔡邕、蔡文姬的一切资料,后续可以出版《二蔡资料汇编》此类的书籍,重视《蔡邕文集》的整理、注释、翻译、出版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蔡邕,增加蔡邕在当今的文化影响力。

4、在搜集整理蔡邕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蔡邕作为一代文人,其身上的价值,尤其是对今天社会的价值。蔡邕的忠孝节义、多才多艺、高雅趣味、提携后辈等等,皆需深入发掘。要弘扬其对蔡邕故里的年轻人影响。

5、配合省里打造“文化河南”的战略,服务地方。可以推出一些有影响的节目,比如《阮瑀祖道》剧、《蔡邕进京》剧、《文姬归汉》《曹操与蔡邕》等话剧或戏曲,扩大蔡邕的影响力。

6、学习蔡邕的教育精神。其教蔡文姬弹琴、教阮瑀作文等,其教育既重视经史,又重视文艺,比如书法、古琴。

7、成立蔡邕书法社、蔡邕古琴社,邀请国内名书法家、古琴家交流。

8、发扬蔡邕的碑铭文化。蔡邕一生撰写碑文多篇,可以将蔡邕有名的碑文篆刻在石碑上,立于蔡邕文化园中。

9、蔡邕的文艺思想是注重抒发灵性,此点亦可深入挖掘。

10、积极开展与邻县如许昌、荥阳、中牟等地文化史志部门的合作,将官渡之战、定都许昌、曹操和蔡邕相交、曹操赎回文姬、关羽晾马这些故事结合在一起,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盘活尉氏当地及邻县的文化资源。

11、研究蔡邕,切不可只局限于尉氏一县,要放眼全国、全世界。蔡邕是河南的,蔡邕是中国的,蔡邕也是世界的,要有这个眼光和格局。

以上为发言提纲。

袁亚铮

2024年11月2日于开封

附录2:袁亚铮教授发表的关于蔡邕、阮籍论文篇目

出版专著《东汉晚期的陈留文人群体研究》。

发表有关蔡邕、阮籍的论文:

《东汉的应用文在汉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颂赞箴铭碑诔书信为例》(《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史学素养与蔡邕的碑文创作成就谫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论蔡邕重情求真的个性对其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从蔡邕的辞赋创作看汉魏文学的演进》(《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论陈留的区域文化对蔡邕的影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论陈留的区域环境和士风对阮籍及其创作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论史学对阮籍文学创作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袁亚铮教授简介

袁亚铮教授是蔡邕文化、阮籍文化研究专家,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关于蔡邕研究论文多篇。

袁亚铮,1982年生,河南许昌县人。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

2005年年7月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9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2014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在《新疆大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宁夏大学学报》、《天中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个人经历

2005年年7月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1年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2014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

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在《新疆大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宁夏大学学报》、《天中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来源:尉氏春秋

0 阅读:4

汴梁城下

简介: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