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庶出走”事件来看,刘备和曹操无疑都是用人高手

雪千岚 2023-07-24 23:02:32

眼看着徐庶乘马而去,刘备瞬间泪如雨下,凝目而望,却被一片树林隔断,情不自禁地说道:“我要把这片树林全部砍断,它使我看不见元直(徐庶)的背影。”

《三国演义》中,徐庶出走奔向曹营这一段,场面令人动容,刘备显然动了真情,他发自内心爱怜惋惜徐庶这个人才,但最终还是放徐庶离开。徐庶到曹营后,虽然自始至终不设一谋,曹操却并未为难徐庶。在对待徐庶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刘备和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他们毫无疑问都是用人高手。

先说刘备。

刘备前期一直郁郁不得志,手下虽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打仗依然是负多胜少。尤其和曹操闹翻以后,一直被后者按在地上摩擦。灰头土脸从徐州逃到荆州,还被荆州蔡氏宗族排挤。要不是的卢马纵身一跃,刘备差点葬身檀溪之中。

好不容易有了徐庶这样一个顶级谋士,略施小计击败了曹操一次,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眼看着终于要咸鱼翻身了,没想到曹操直接来个釜底抽薪,以徐庶的母亲为质,逼迫徐庶离开刘备。

对徐庶来说,面临一个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虽然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绝不忍心离开刘备这样的明主。但徐庶又是个大孝子,得知母亲被曹操抓了,心急如焚,方寸大乱,即便留下来也无心工作。他明知是计,也只能选择离开。

此时的徐庶,已经充分获得了刘备认可,而且作为首席军师的他必然掌握刘备集团的核心机密。他的离开,对于事业刚有起色的刘备而言,绝对是一次重创。

面对徐庶的诀别,刘备虽然难以割舍,甚至有些灰心丧气,说了“先生走后,刘备也将远遁山林”这样的话。但他自始至终都很尊重徐庶的意见。

谋士孙乾暗中进言:徐庶是天下英才,而且尽知我军虚实,放他去曹营无异于放虎归山。主公千万不能让他离开,曹操见徐庶不回去,一定会杀了他母亲。徐庶知道母亲被曹操所杀,必然为母亲报仇,也就会更加卖力攻打曹操了。

孙乾这招虽然阴损。但乱世之中,诸侯之间杀伐、诡计、阴招无所不用其极,倒也无可厚非。

但刘备一向以仁义立身,他宁死也不愿用这样的阴招。同时也为了成全徐庶的孝心,纵有万般不舍,最终还是大大方方地放徐庶离开了。作为一名统帅,刘备的表现的确大胆,但他的人格魅力也在那一瞬间显露无遗。

刘备善于识人、用人,一方面是他发现人才的眼光。他辗转各地,收拢了很多人才。对于手下的文臣武将,刘备十分信任,敢于放权。诸葛亮二十多岁出山就倚为谋主,廖立30岁就出任长沙太守,对于关羽张飞更是“恩若兄弟”,皆独当一面。法正一个卖主求荣之人,更是被刘备视为第一心腹,恩宠无限。

另一方面,也正是刘备的人格魅力,让这些人倾心归附,尽心竭力地辅佐他。即使分开了(赵云),被敌人俘虏了(关羽),甚至刘备如同丧家之犬般被追得四处逃窜,他收拢的这些人才几乎没有背叛他的,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及识人之明。

刘备虽然失去了一个徐庶,但其他人有感于刘备的恩义,必然会更加死心塌地跟着他。

再说曹操。

徐庶到了曹营后,决定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徐庶的本事曹操自然知道。他帮助刘备击败了曹仁,夺取了樊城,而且谋士程昱亲口说道:“徐庶之才十倍于昱。”程昱作为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实力非同小可。他这番话即便有夸大之嫌,但显然非常认可徐庶的能力。

这样一位顶级人才,进了曹营以后,却始终忘不了刘备的好,一直用沉默来抗议,以至于有说法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词语说的也可能是徐庶。

总之,徐庶的表现相比他的才华,太不相称了。聪明的曹操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来?但曹操自始至终没有为难徐庶,默许了他的消极怠工行为。

曹操这个人很有大将之风、容人之量。

关羽投降时,和曹操约定,一旦得知刘备下落,就立刻去投奔。曹操答应了,最后果然放关羽而去。

击败袁绍后,曹营中不少人暗通袁绍的书信被曝光,有人建议曹操“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但曹操很大度地说了一句:“当时袁绍实力太强,我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其他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将这些书信尽数烧掉,不再过问。

张绣两次投降曹操,第一次降而复叛,导致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丧命,但曹操不以为忤,第二次还是接纳了张绣,并没有为难他。

同样,徐庶虽不为曹操设一谋,但曹操并不怪罪他。他的大将风度令人敬佩,也必然让更多有识之士倾心归附!

《三国演义》虽然尊刘贬曹,但从这些事件中,都可以看出曹操这个人确实很有人格魅力,豪迈旷达之中不缺大智慧,曹操麾下能聚拢那么多人才,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年,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过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虽然只是曹操对刘备的试探之语,但纵观三国历史,却绝非虚言。

刘备和曹操,他们都是用人高手,自然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微信公众号:雪千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