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账单要打水漂,美国竟埋怨:你对抗中国"不够努力"?澳大利亚陷中美夹缝惨遭双输
2025年2月,澳大利亚根据AUKUS核潜艇协议向美国支付了第一笔5亿美元的款项,但几乎看不到任何回报。与此同时,美国不仅未兑现承诺,近期还指责澳大利亚在对抗中国的努力上“力度不足”,这让澳大利亚的处境显得更加尴尬。一边是自身经济深度依赖中国,一边是军事上依靠美国,这种双重压力正将澳大利亚推向两难境地。
2021年,澳大利亚与美国、英国签署了“奥库斯”协议,这一协议核心内容是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技术,以应对印太地区日益复杂的安全局势。澳大利亚为此不惜撕毁与法国签署的价值560亿欧元的常规潜艇合同,引发了法国和欧盟的强烈抗议。
然而,协议签署两年后,澳大利亚仍未见核潜艇的踪影。美国近日明确表示,由于自身核潜艇产能不足,无法优先满足澳大利亚的需求。美国海军目前拥有49艘攻击型核潜艇,远低于其66艘的目标,同时每年仅能建造1.2艘。这意味着,美国不仅难以顾及盟友的需求,而且更倾向于将有限资源集中在自身战略部署上。
美方官员还表示,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可能会带来“连累性风险”。一旦爆发台海冲突,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可能会让美国陷入更复杂的军事困局。显然,在美国的优先级排序中,澳大利亚被远远排在了后面。
核潜艇问题暴露的不仅是美国承诺的“不靠谱”,更凸显了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的艰难处境。一方面,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中国。2022年,中澳双边贸易额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28%,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产品为澳大利亚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在军事和外交上,澳大利亚却选择全面倒向美国。近年来,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对抗中国的政策,包括限制中国投资、排除华为5G,以及参与美日印四边机制(QUAD)等。这些政策不仅加剧了中澳关系的恶化,也让其自身陷入“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配合美国对抗中国”的两面困境。
此外,美国施加的压力也让澳大利亚不得不增加国防开支。然而,这种高昂的投入并未换来实际的战略收益,反而让澳大利亚政府面临更多国内财政和社会资源的压力。
美国的“盟友逻辑”澳大利亚的种种处境背后,反映了美国对待盟友的真实逻辑。虽然美方常称澳大利亚为“核心盟友”,但实际上,盟友关系更像是一种工具化的互利关系。对于美国来说,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意义更多是为了服务于自身的地缘政治布局,而非平等的合作伙伴。
近期,五角大楼副防长科尔比甚至公开指责澳大利亚对抗中国的力度不够,敦促其将国防预算进一步增加到GDP的3%。这种“甩锅式”要求让人不得不质疑,美国是否只是把澳大利亚当成了“提款机”,而非真正的军事盟友。
同时,美国对“奥库斯”协议的延期或暗中削减,也进一步削弱了其在盟友体系中的信誉。法国此前因潜艇合同被撕毁而对澳大利亚大为不满,欧盟也因此对澳的外交政策持观望态度。如今,“奥库斯”协议所引发的信任危机,让澳大利亚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
国际关注与澳大利亚的未来“奥库斯”协议不仅引发了欧美之间的裂痕,也在印太地区引起不同反应。日本和印度对澳大利亚强化军事能力表示支持,但东盟国家却对核潜艇可能引发的地区军备竞赛深感忧虑。印尼和马来西亚公开反对这一协议,认为这将破坏地区和平。
中国则明确表示,“奥库斯”协议是美国为实现霸权目的煽动地区紧张的又一例证。中国外交部多次警告,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都只会适得其反。而随着中澳贸易继续维持增长,澳大利亚是否会调整其对华政策,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一场代价高昂的闹剧“奥库斯”协议原本被视为澳大利亚军事能力提升的重大突破,如今却让其陷入“钱交了却见不着货”的尴尬境地。核潜艇问题不仅暴露了美国承诺的虚伪性,更凸显了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动角色。
对澳大利亚而言,真正值得反思的不是如何继续对抗中国,而是如何实现外交政策的平衡。如果一味追随美国,不仅可能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还可能进一步削弱自身的战略独立性。最终,这场政治闹剧的最大输家,或许只有澳大利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