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站式科普第13期:肺结节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病理

戴纪刚的笔记 2024-09-02 20:24:42

近期在查房时,一位结友问我:为何我切除微浸润病灶需要进行术中和术后两次病理检查?之前在科普时强调术后大病理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那么术中冰冻病理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进行一次基础科普。

首先要明确,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两者相辅相成,在肺结节的精准诊断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是通过将切下的病灶进行一系列处理,如冰冻、切片、染色等操作后进行具体观察(术后常规病理步骤远多于术中冰冻病理,所以这里仅做概括描述,不是具体步骤说明),以判断病灶的具体情况。不过,术中冰冻病理侧重于“快”,旨在快速判断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手术方案;而术后常规病理则侧重于“准”,能够详细判断病灶的所有情况。

又称术中快速冰冻诊断,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切除的组织迅速冷冻后制成切片,并在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30分钟)完成病理诊断。这一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快速性,能够为外科医生即时提供关于组织良恶性的初步判断,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调整。

如果冰冻病理报告显示结节为良性,医生可以立即结束手术,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若结果为恶性,医生则需根据病理分期和分型,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继续扩大切除或进行淋巴结清扫等。

这样一来即保证了手术方案调整的精准性,还降低了减少二次手术风险(对于疑似恶性的肺结节,术中冰冻病理可在首次手术中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做出决策,避免了因首次手术范围不足而需再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对于手术安全些有了极大的保障。

术后常规病理

术后常规病理,是指将手术切除的组织经过一系列复杂处理(如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详尽观察的病理诊断方法。与术中冰冻病理相比,术后常规病理报告更为详尽和准确,能够明确指出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关键信息(我们常说的浸润灶的亚型,就是这样得出的)。

术后常规病理作为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会提供详尽的病理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的分期、分型信息,帮助医生对后期治疗进行精准判断,医生根据病理报告中的分期、分型信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例如低危亚型就无需干预,高危亚型就需要后期辅助治疗等)。

两者各自优势

术中冰冻病理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快速性(一般30分钟可以看到结果),能够为医生即时提供关于组织良恶性的初步判断,帮助医生快速调整手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二次手术风险。但是也是因为“快”,其准确性相比术后常规病理稍低。

术后常规病理一般需要5-7个工作日才能看到具体的病理报告,术后常规病理则能够借助更先进的染色技术和显微镜观察,可以对切下来的病灶“里里外外”看个明白,提供更详尽和准确的病理信息,准确性很高,不会有一点遗漏,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医生评估手术效果、监测病情进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直接决定了后期治疗方案。

总结一下,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在肺结节的精准诊断中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术中冰冻病理以其快速性优势,在手术过程中为外科医生提供即时诊断指导;而术后常规病理则以其详尽和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肺结节精准诊断“核心武器”,带来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体验。

1 阅读: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