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烟台市渔港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随着人员进出智慧管控系统在孙家滩渔港和凤城渔港的正式投用,渔民“刷脸出海”、监管“秒级响应”的场景成为现实。这套全国领先的渔港人员进出智慧管控系统,以科技赋能传统渔业管理,在守护海上安全底线的同时,为“蓝色经济”注入高效动能。
“一张脸”替代“一摞纸”:渔民出海告别繁琐流程
清晨五点,孙家滩渔港的渔民老李走向码头闸机,人脸识别设备自动捕捉信息,同步完成身份核验、渔船报备、健康打卡等流程,全程无需掏证件、填表格。“以前出海要花不少时间登记出海、返港,现在空着手‘刷个脸’就能上船!”老李的感慨道出了渔民的普遍心声。系统依托全市统一的渔船、渔民电子档案库,整合船员证、捕捞许可、保险等12类数据,让数据“跑腿”替代人工查验,每年可为全市渔民节省约3万小时填报时间。
“三道关”守护“一片海”:智慧防线筑牢安全屏障
在凤城渔港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进出港人员信息、渔船动态等数据。该系统通过“前端智能设备+中台数据分析+末端执法联动”的三重管控模式,构建起立体化监管网络:闸机自动判断出海作业人员进出港状态并登记,AI算法实时比对面部特征与备案信息,可疑情况直接推送至渔政执法终端。试运行期间,系统得到了渔政执法人员与渔民们的一致好评。
“一朵云”连通“千条船”:数字生态助推渔业转型
作为烟台市渔船渔港智慧化管控平台的重要模块,该系统不仅实现人员精准管控,更通过与船舶定位、气象预警等系统的数据互通,为渔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台风来临前,系统自动向备案渔船推送避风建议;渔船归港时,智能终端提前通知家属接船时间。目前,平台已归集全市近1.7万艘渔船、超9万名渔民数据,未来将拓展电子渔获交易、供应链溯源等功能,打造智慧渔港生态圈。
从“人防”到“智防”,烟台正以科技创新重塑渔港管理模式。随着试点经验的推广,这座海洋大市的“蓝色治理”新图景愈发清晰——既留住千年渔港的烟火气,更涌动数字时代的浪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