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渔制度是我国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传统监管模式依赖人工巡查与被动举报,存在执法效率低、取证难、违规行为隐蔽性强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天地通渔船渔港智慧化管控平台伏休管控子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整合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小目标雷达、AI视频识别等前沿技术,构建“伏休统计”与“出海报警”两大核心模块,实现了对休渔期船只的全天候、智能化监管,为渔政管理提供精准预警与执法支持。
伏休管控子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感知-智能分析-闭环管理”三层架构:
1、数据感知层:通过AIS获取船只航迹、北斗定位回传实时位置、小目标雷达捕捉近岸小型船舶、AI摄像头智能识别港口码头动态,形成海陆空立体化监测网络。
2、智能分析层:基于大数据平台,融合船舶登记信息、历史行为数据、气象海况等多维度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船只身份核验、行为模式分析与风险预测。
3、闭环管理层:自动触发预警信息,联动执法部门快速响应,并通过电子取证功能固定违规证据,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管理闭环。
二、功能模块解析:从精准统计到主动防控1. 伏休统计模块:动态掌握渔船在港合规性该模块聚焦伏休期间渔船的**“应休尽休”**目标,实现三大功能:
(1)实时在港监测:通过比对AIS/北斗定位数据与港口电子围栏范围,自动统计在港渔船数量,标记疑似“未归港”或“假靠港”船只。
(2)身份智能核验:AI视频识别技术可提取船只特征(如船名号、船体颜色),与数据库中的渔船许可证、船主信息匹配,快速识别套牌船、改装船、三无渔船等违规主体,将从事专项捕捞船只(如海蜇、毛虾等短生命周期物种)、养殖船等与休渔期禁止出海渔船进行智能区分。
(3)数据可视化看板:生成区域渔船在港率、违规热点地图等统计图表,辅助管理部门动态评估管控成效,优化资源调配。
2. 出海报警模块:构建违规出海“防火墙”在伏休期内,任何非法出海行为均会触发系统的多级预警机制:
(1)实时电子围栏监测:划定休渔期禁航区域,一旦船只未经审批驶离港口或进入禁渔区,系统立即推送报警信息至执法终端。
(2)隐蔽行为识别:针对关闭AIS、遮挡船名号等逃避监管行为,小目标雷达可追踪低可见度目标,AI视频分析能识别夜间可疑船只动态。
三、违规出港的法律后果1、行政处罚:依据《渔业法》,违规出海捕捞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没收渔获物和渔具,情节严重的吊销捕捞许可证。
2、刑事追责:在禁渔期使用禁用工具(如电鱼、毒鱼)或捕捞珍稀物种,可能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面临刑事处罚。
3、信用惩戒:违规渔船及船主将被纳入渔业信用“黑名单”,影响后续许可证申请和政策补贴。
伏休期出港的“允许”与“禁止”清单体现了生态优先、分类管控的原则。渔民需严格遵守政策,渔政部门则依托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执法。只有通过“人防+技防”结合,才能确保伏休制度真正成为海洋资源恢复的“黄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