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东省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大省,海域面积广阔,北邻渤海、东接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既赋予山东渔业发展优势,也使其成为我国涉外渔业事件的高发区域。近年来,渔船越界捕捞、误入争议海域等问题频发,不仅威胁渔民安全,更易引发外交纠纷。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依托“天地通”渔船渔港智慧化管控平台,创新推出涉外管控子系统,通过“技防+人防”融合,构建从风险预警到跨境协同的全链条防控体系,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渔业安全提供“山东样板”。
一、山东涉外渔业问题的挑战与痛点1、地理敏感性强:山东半岛临近中朝、中韩暂定措施水域及中日渔业协定区,部分传统渔场与争议海域重叠,渔民稍有不慎即可能越界。
2、越界行为隐蔽:渔船关闭定位设备、伪造航行日志等逃避监管手段屡禁不止,传统人工巡查难以及时发现。
3、外交风险突出:2021-2023年,山东海域年均发生涉外渔业事件20余起,涉及渔船扣留、高额罚款甚至人员伤亡,严重损害国家形象。
该系统以“精准感知、智能预判、快速阻断”为目标,构建“三层联动”防控体系:
1、数据感知层:全域船舶动态实时追踪(1)多源定位融合:集成船载AIS、北斗终端、卫星遥感数据,实现渔船位置秒级回传,覆盖近海至远洋全海域。
(2)国境线电子围栏:基于国际海洋法划设动态电子边界,结合潮汐、海流数据自动校准,避免因自然因素导致的误判。
(3)隐蔽行为识别:通过AI分析渔船航速、航向突变、定位信号中断等异常行为,标记疑似“恶意规避监管”目标。
2. 智能分析层:跨境风险预警模型(1)越界概率预测:利用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结合历史越界事件数据、实时海况、渔船作业类型,预测未来4小时越界风险等级(低/中/高)。
(2)多国数据比对:接入韩国、日本公布的渔业监管信息,对比我方渔船轨迹与邻国执法船动态,预判冲突热点区域。
(3)船主信用评估:建立“红黄绿”三色风险档案,对有越界前科、设备违规记录的渔船提高监控频次。
3. 快速响应层:多手段协同处置分级预警推送:
(1)一级预警(潜在风险):通过卫星短报文向渔船发送语音警示,提醒修正航向。
(2)二级预警(临近边界):联动渔政指挥中心启动视频通话,强制渔船回传驾驶舱实时画面。
(3)三级预警(越界风险极高):调度渔政船、无人机前往拦截,同步向外交部门通报事件进展。
电子取证固证:自动保存越界渔船航行轨迹、通信记录、视频影像,生成符合国际海事诉讼标准的证据包。
1、技术突破:
(1)首创“动态电子国境线”算法,边界定位误差小于50米,较传统海图标注精度提升80%。
(2)构建跨境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实现中、韩、日三方渔业监管数据的非敏感信息交换。
2、管理效能:
(1)2023年试点期间,威海、烟台海域涉外事件同比下降67%,预警准确率达92.3%。
(2)渔政执法响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15分钟,成功拦截越界渔船41艘次。
3、外交价值:
通过系统提供的标准化证据,2024年妥善处理3起中韩渔业纠纷,避免外交升级。
结语
天地通涉外管控子系统,是山东立足国家经略海洋战略、回应涉外治理难题的智慧答卷。通过将“电子边界”前置于每艘渔船的航迹之上,该系统既守护了渔民的“生计线”,更筑牢了国家的“主权线”。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沿海省份涉外渔业管理提供了可复制方案,更彰显了中国以科技赋能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