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超过了《头脑特工队2》,从而一举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且同时还进入到全球票房榜的前8名!
不过,如此创造了中国影史——甚至是亚洲影史多项纪录的佳作,自其公映以来,也仍受到了不同观感的批评,比如,其在人物外形上的塑造;还有其故事性上,仍有可以完善与完美的地方等。
但仍不得不说,在一些中国观众——或曰铁粉的二刷、三刷等多次观看之后,却发现了这部电影中的一大真正硬伤:即有人发现其字幕中,竟然出现了多处错别字!
例如,像成语 “魂飞魄散” ,被误写成 “魂飞破散”;“休养几日”,则被错写成“修养几日”;“邪道外门”,应为 “邪道歪门”更妥;“莫惹事非”,应为“莫惹是非”;还有配音演员“瀚墨”的名字,也给错写成了“翰墨”等。
有媒体采访了“光线传媒”,其工作人员曾表示,此前也有影迷致电,反馈过类似的问题,他们也正在研究处理这个事。
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谭邦和分析称,“《哪吒2》中出现的这些错别字,均属于同音错别字……正确地书写汉字,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共识,近些年,字幕中错别字井喷式地出现,不仅暴露了知识缺陷,也反映了工作态度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但对于此事的评论中,有不少《哪吒2》的观众,或铁杆粉丝却称:“这是瑕不掩瑜”;“并不影响观感与视听”;“不要鸡蛋里挑刺”;“专家这也是在蹭电影的热度”云云。
上述观众的评论,也确实有一定道理——一部光影、故事、配音等,都如此精彩绝纶的佳作,特别是在国内上映时,有谁会特别注意到字幕呢?况且,也确实不影响国人的视听感受。
但是,有细心的人指出其字幕错别字问题,这也绝不是什么“蹭热度、鸡蛋里挑骨头”!——对于拥有严谨态度的人而言,这样的错误存在,会让人感觉如蝇塞喉!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严肃认真地对待事物,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想让这个世界更趋完美的“使者”才对!——因为,“批评,也是一个人的另类赞美诗”!
细心的人或专家教授指出其错别字的问题,显然这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其出发点明显是想让这部电影更臻完美、影响更好。
首先,我们的文艺家们打磨一件艺术作品,就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目标,这样才能让艺术品走向更高的境界,所以,杜绝字幕上的错别字,本应是一个最低的要求才对,而绝非是什么“横竖挑刺”的事儿。
其次,一部文艺作品,配上的字幕,其实也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桩。
比如,作为一部动画片,显然观看的孩子本就很多,这样的错别字,如果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与认知,就会产生不良的误导性。
假如是高三的学生被误导了,在1分可以决定高考录取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恶果——所以,建议高三的学生多注意这几个词,说不定会成为今年高考中的“热词”呢?
还有,对于文字语言的纯洁性之要求,无论怎样,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一部投资数亿元,赚得票房过百亿的佳作,自我要求或公众要求其在字幕的细节上,应严格认真打磨,一点也不是过分的要求,反而是出现如此之多的字幕错误,多多少少还是反映出,这部电影制作者的一种态度问题。
如果竭力追求创造一部伟大作品,而非只想要制作一部高收入的商业片,那显然,就须有不能容忍任何瑕疵存在的追求和理想之境界!
另外,明知这样的大作、佳作会在海外公映——且观影者应该大多是华人观众,以及一些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朋友,那么,其中的字幕,其实本也是影视作品整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果华人和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人,也发现了这些错别字,显然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播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试想:外国朋友发现了一部中国电影的字幕中,竟然出现数处文字错误,则对于他们了解、学习中国文字,会产生误导不说,他们难道不会认为我们中国人,原来竟如此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吗?所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此事,这还真的不是小事呢!
所以,无论是影迷们,还是电影制作方,理当认真对待这种“挑刺”的“真爱”行为,而应虚心接受社会对此的指正错误与真诚批评,更要立即做出补救动作,如果能在未来上映的电影中加以改正,当然才是最好的态度与做法!
而一些影迷面对如此低级的文字错误被指出,仍要竭力辩解和维护,这种不分孬好的粉丝心理,其实真的要不得!
这跟一些影迷称他们已对此电影一刷、二刷、三刷……到多遍,甚至还在网上呼吁人们,都为此电影多刷,以此将其票房越刷越高,用以表达“爱国之情”的做法,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那就是通过不尊重现实、不遵循规律的方式,来维护或抬高一件事物,以强求达到其想的目的和目标——这表面上是热爱,其实,是一种“虚爱”,甚至是一种“错爱、误爱”!
就像这种字幕上明显存在太多的错别字,还有很多人竭力维护,并反过来批判指出错误者,那显然就是“知错不改”了,这样的思维,最终却有可能走向自误终身、无可救药的地步!【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