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门槛可言。”这是一句豆腐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当有人问起他如何通过DeepSeek赚到第一笔钱时,他总是笑着回答,“就是随便试试,一天就把教程做出来了。”这个回答听起来有些敷衍,却又让人疑惑:靠一个几块钱的教程,他真的能赚钱?
豆腐的故事并非孤例。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充满智慧地闯入AI相关副业中。
年轻人的AI变现启蒙:99元教程到定制服务的差距还记得豆腐第一次在某平台上架自己的课程时,他给那份教程定价5.99元。
不过没过几天,他发现市场上的同类型教程一夜之间多了许多,售价压低到了两三块。
豆腐也迅速调整定价,把原本就不高的价格降到了2.99元。
他并不心急,这不过是他的小测试。
豆腐的教程并非什么复杂的技术教学,仅仅是一些网上能搜到的资料稍作整理,配上了醒目的标题和图片排版。
他有些笃定地说,很多人愿意花几块钱,只是为了省时省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耐心去搜集信息。
而且,他抓住了一个小诀窍:用另一个AI工具来生成深受用户欢迎的句子和文案,再把这些“独家内容”打包进他的教程里。
表面上看,这就是买卖信息差,但豆腐自己也清楚,随着教程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套简单的方法可能很快就会失效。
他并不太担心,他说:“卖几天就算几天,让它自己循环着赚点小钱也挺好。”对豆腐来说,这不是一个长线的生意,而是一种试验,也是一种迎接变化的态度。
“AI铲子”里的机会:DeepSeek如何创造市场空白?
为什么豆腐的教程能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成绩?
答案或许在于,他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空白。
这是一个很“热”的市场,但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市场。
人们一窝蜂地涌入,而“做出点差异”就是这个红海里杀出重围的关键。
相较于豆腐的平价体验课程,峰哥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他的主业是一家AI培训机构的导师,更倾向于服务有专业需求的人。
他的一堂课定价980元,内容包含多个AI工具的使用方法,还细致到提示如何进行多语言账号优化。
峰哥的产品定位明显更有“门槛”,因此他的目标用户更具黏性。
但不论是豆腐的低价教程,还是峰哥的高端课程,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没有把目光仅仅放在工具本身,而是在思考工具背后的人群需要什么。
在人工智能热潮中,空白市场的“泡沫期”其实并不长久,抓住时机行动,才有分一杯羹的可能。
创意门槛重塑:当美术生用DeepSeek实现价值对美术生舒舒来说,DeepSeek的意义又完全不同。
舒舒并不满足于拿一份教程去赚零花钱,他更喜欢动手获得创作感。
在AI作图软件爆发的那几个月,他辞掉了零碎的兼职,干脆全力投入到AI视觉生成作品的定制服务里。
美术生出身的他很快发现,AI并不万能。
光是会操作生成工具,并不能做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
很多人生成出的图片色彩鲜艳,却细看结构混乱、透视有问题。
舒舒的优势在于,他不仅懂得如何指导AI生成图像,还能通过后期调整给作品“去AI味”,这让他和其他“只会点按钮生成图”的同行拉开了差距。
舒舒的作品定价比市场上普遍价格高,但买家并不嫌贵。
因为他能通过专业知识和审美,带来更贴近需求、更有质量的定制服务。
而舒舒也发现,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行业,“会动手的不怕竞争,怕的不是同行,而是价格内卷。
”
未来已至:从零基础起号到独特IP打造的商业路径创业者小淇则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她没有像豆腐一样单纯靠教程,也不依赖峰哥式的深度课程,她选择利用DeepSeek在社交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IP。
刚开始,她只是试探性地让DeepSeek帮她起了一个账号名字,并撰写了一些时下流行主题的文案。
她对结果很满意,于是迅速将其内容发布到社交平台上。
效果超乎意料,一条贴文浏览量几小时内破二十万。
她说:“AI让我做内容生产变得更轻松,但真正能够‘打量’市场是我自己。”
接下来,小淇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意识到,仅仅靠热点吸睛是不够的,想要持续吸引别人关注,必须建立更有鲜明风格的个人IP。
因此,她不断在DeepSeek中输入个性化需求,让工具配合自己,而不是只依赖它。
正是这种利用,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她逐步脱颖而出,成为社交平台的“新人舰长”。
未来是一场潮水,有人用最快的速度收割利益,有人却在潮水中登高远眺。
AI工具并不意味着取代,而是一次重新分配机会的浪潮。
就像豆腐靠信息差尝试,舒舒用专业能力立足,小淇用IP思维引领,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选择。
在AI逐渐普及的今天,决定成败的不只是工具,而是人们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找到新路。
也许最终的赢家,不是那个奔跑得最快的,而是那个最早看清路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