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籍,成哈佛终身教授,曾言科学没有国界

妹子看社会 2023-03-13 13:40:39

“你们都说美国很乱,说祖国培养了我,但就算美国再乱我也不回去”

他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一直都以天才的身份自居,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哈佛大学为他破了300年以来的惯例,将其聘为教授。

平常人需要三四十岁才能获得的成就,尹希在别人还在上大学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并且研究的是世界上最难、最先进的弦理论。

那这位年轻的物理天才尹希,为什么在记者采访面前之下说出这样的话呢?

01

天才儿童12岁考入中科大

1980年出生于北京的尹希,他的父母都在大学里当教授。

在尹希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带他去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实验,虽然年纪很小,但尹希还是展现了对科学的热情。

不得不说,父母的基因对一个孩子虽然有影响,不过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家庭环境。

他的母亲更是将他当做神童来培养,多方面发展他的兴趣,寻找孩子的天赋所在。

当然在这其中,尹希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奥数,父母也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天赋,所以也是有意培养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天赋,由于父母都是北京人,并且知道更多的与孩子升学方面面的事情。

所以他的父母就帮他报名了北京针对早慧儿童的智力超常实验班,而上了实验班的尹希,也是受益匪浅,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尹希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因材施教。

学习了几年,尹希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在身体素质方面也没有落下,仅仅几年时间,就学会了滑冰、登山和游泳等多项技能。

并且自己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老师上课还要看笔记,他却能知道这道题的11种解法,还会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在尹希7、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大学的微积分了,就连自己的妈妈刚刚看到时都觉得十分惊讶,当时自己的母亲觉得这对于小孩子来说过于困难了,而尹希却说自己觉得能看懂,并且他觉得看这一种书是一种享受。

在八中读了几年之后,尹希神童的名气就传开了,这段时间里总会有电视台的过来采访,尹希也不抗拒,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节目。

可是还是影响了学习,直到最后一个月,尹希才开始认真准备复习,并不是家里人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只是家里人觉得,这么早就上大学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所以,学习的事情,尹希都是凭借自己兴趣来的。

尹希的母亲也没见过自己的孩子这么认真过,因为自己帮孩子辅导功课时,尹希都只是让自己帮忙翻书,尹希扫一遍就能说出每一个题的答案。

最终在不到12岁这一年,尹希开始了高考,最后考得572分,这对于一个年仅12岁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不过对于当时尹希的目标学校来说还是差了几分。

当时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北京大学,的因为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舒幼生和自己的家庭算是故交,并且对尹希的印象十分好。

舒幼生去尹希家里做客时,发现尹希拿着刚买回来还没拆封的书籍,刚好是自己的书,就对尹希说这是自己一本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书籍,有一道题目错了,问他能不能找出来。

几百页的书籍,就算是翻估计都要2、3分钟,而尹希仅仅只用了七八分钟就将那道错题找了出来。

可是尹希志不在北京大学,不是觉得北京大学不好,而是想要进入中国数学界最好的学校进行学习。

而当时自己学校的校长也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经过和中科大的多方交涉,同意再给尹希一次复试的机会。

这次复试考的是数学,所要考的知识范围都已经属于大学的学习范畴了,然而开考仅仅50分钟,尹希就已经写完开始检查了。

最后尹希得到了全场最高分,顺利进入中科大。

在中科大的五年时间里,尹希只对数学感兴趣,在这里也遇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弦理论。

终于在尹希17岁的时候,很多学生才开始上高二,在他们准备决定自己要考哪所学校的时候,尹希就已经大学毕业,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还收到了来自哈佛芝加哥、哥伦比亚、耶鲁大学抛来的橄榄枝。

经过再三思考,尹希决定进入当时的数学的最高殿堂,哈佛大学。

02

24岁少年博士,让哈佛大学打破300年惯例

在哈佛大学期间,尹希接触到了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弦理论,这项理论虽然在国内也有,不过碍于技术封锁,和我国的科学发展时间不长,底蕴还不是那么深厚,所以当时尹希只好将这项兴趣扔在了一边。

而到了这里,他终于可以尽情的享受学习的乐趣了,有一次他们的弦理论教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

教授本来觉得这些作业不可能有人全部完成,因为这这些作业就算是一个寒假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的时间就算全部用来写也不可能写完。

可是自己自己的学生有怎么能这么全身心的投入这项学习呢?尹希做到了!

寒假结束后,尹希把那满满100多页的报告交上来的时候,全教室的学生都惊掉了下巴。

整个假期,尹希都沉迷于弦理论之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题,可能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让人痛苦的事情,可是对于尹希来说,这就是他最想要的状态。

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人物一直让尹希记忆犹新,事后他回想起来,说:自己不仅感觉不到疲惫,还感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虽然我们对弦理论不是太懂,不过2006年国籍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召开时,22岁的尹希,仅仅用30分钟的全英报告,就将台下的600多名中外科学家们给折服了。

也是在那一年,尹希成为了哈佛300年以来第一位博士后,当然不是说哈佛出不了博士后,而是哈佛为了防止教授成为博士后有水分,所以才这样做,并且在哈佛成为博士后也应该避免在哈佛任教。

正是尹希非凡的能力才让哈佛专门为他打开大门,成为了哈佛首个在哈佛读博士博士后连着读完,并且成为博士后之后还能在学任教的第一人。

尹希成为教授的那一年已经是31岁了,当时哈佛“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是庄小威,获得这个称号时年仅34,虽然尹希只比他早了两年,不过只有内部人才知道,要提前这两年,要面对多么大的困难。

03

道德绑架改变不了选择,思考流失才是关键

而这些对尹希来说都是一些虚名,他甚至没有讲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他觉得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科学,探寻科学的尽头。

而并不是自己的年龄有多大,自己的职位有多高,他依然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但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娶妻生子的。

何况尹希现在已经30多岁了,在这段留学研究弦理论的时间里,尹希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不过他在父母的见证之下结婚了,同时也因为在本地结婚,所以顺理成章的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件事也没少收国人的诟病,因为身为一个中国人,学成归国之后肯定是要回来报效祖国的,尤其是国家公费出国留学的。

可是尹希在作出如此多的成就,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之后,却不选择回国,反而加入美国国籍,这不仅让人觉得,尹希这是不想回来了,国家浪费这么多钱,又养出一个白眼狼!

但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尹希不回来是正确的,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弦理论环境,属于是他一枝独秀,其他人连插上话的机会都没有,并且理论知识要变成实际应用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归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那是何等的大科学家,曾经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可是就连他这样的物理学家都说,理论科学实验一次代价太大了,不敢轻易失败,所以才更加用心的从事培育人才,让他们把祖国建设的更好。

当然这里要提一嘴,你可以说杨振宁81岁回国是回国养老了,也可以说他娶媳年龄很小的媳妇,一朵梨花压海棠。

但是不能忽略他做的其他事情,1970年时在日美双方在所谓的“日美安保条约”框架下妄图侵占我国的钓鱼岛,据当时的保钓人士回忆,年轻的杨先生在那时就像是领袖一样的人物。

同时也不能忘记他在中美关系刚开始破冰时,冒着巨大的危险成为知名科学家访华的第一人。

1981年为了培养中国科学人才,募集资金,成立了CEEC奖金,帮助中国大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学习机会,想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回看前半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物理学第一人,在看后半生,仿佛前半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的祖国带来更好的发展。

不论如何都应该给这位已经100岁的老人给予一些尊重,不要让这些爱国科学家难过。

04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更何况,科室是要在激烈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的,尤其是在弦理论这么深奥的知识面前,思维的碰撞更加重要。

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继续留在美国,留在哈佛,再能更好的研究弦理论科学,在这个学科上作出长足的进步。

所以当时尹希才说自己最近几年没有回国的打算,这就让许多话听一半的观众跳脚了,大喊着卖国贼,叛徒,汉奸。

就这样以讹传讹,尹希就成了一个不回国的白眼狼,其实尹希后面还有半句话,就是“我如果要回国的话不能自己一个人回国,而是要带着一个组的物理学家回国。”

但其实回不回来都一样,因为他研究的弦理论属于理论科学,换句话说,这种东西是可以被全世界贡献的,那种可以带来新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类似于原子弹、导弹,这种东西的科学就属于应用科学。

再说了尹希在采访中说,美国虽然很乱,很差,不过哈佛对待学术真的很用心,校园里都是学习的气氛,而中国的科研环境也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利于自己的研究。

回看中国的学术氛围,确实不太好,有能力的学生被导员拉着不让毕业,用来做自己免费的劳动力。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研究,署名却在老师的下面,还有很多水论文,也有很多留美归来不被重用的知识分子。

我们在关心有多少知识分子没有回来的时候,不妨多关心下那些已经回来的科学家现在过的怎么样。

不是好的科学家都是别人家的,不在身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那样子只会寒了那些爱国人士的心。

0 阅读:36

妹子看社会

简介:每日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