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少年活计·3·“勤工俭学”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7-05 13:05:00

故乡记事·少年活计·3·“勤工俭学”

割草

我上小学的前几年,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叫“勤工俭学”。

大概在一年级刚交夏天、高梁没过脑袋的时候儿,我们上地里洒“六六粉”。“六六粉”也叫“六六六”,是一种杀虫子的药面儿,需要和在颗粒儿上,装进小口袋儿,拍打着一棵一棵地洒在高粱上。

一时间,庄里到处儿都是小人儿蜇摸着找“半大砖”,找着以后,就在各家儿当院儿大门口儿的石头台阶儿、滴水上砸,砸成林米粒儿似的颗粒儿以后,一袋子一篮子地交给学校,学校组织人拌上“六六粉”,老师带着我们上地里去洒“六六粉”是面儿,得趁早下日头没起来、拍打盛颗粒儿的小袋儿不起烟儿的时候洒。

我们早早儿地懵懵懂懂爬起来,拿着家里早就给缝好、拴在细树枝儿上的小袋儿,又拿着一根儿敲打小袋儿的细棍儿,上学校集合,排队来到地头儿。小袋儿的口儿是活的,能松能紧,老师会生产队的大人给我们往小袋儿里装颗粒儿,颗粒儿装进去,袋儿里有了东西,口儿自然锁紧。

我们排着队,一人一垄,一手儿扬着小口袋儿,一手儿着小棍儿从上往下朝高粱节骨儿上敲打。

“六六粉”味儿大,呛人,等洒完一垄,小人儿都呛得难受,高粱上有露水,露水打湿头发,湿漉漉地贴在口门子上,走出地垄,深呼一口气儿,抹抹头发上、脸上的露水,忒舒坦。

夏天该(方言有“快要”、“即将”的含义)放假的时候儿,麦收了,各生产队的麦地一块一块地割了,老师领着我们上地里给生产队捡麦穗儿。

地里一片金黄,没割的麦地金黄,割了的麦茬子金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没割的“狗奶儿”秧、“结根愁”绿绿儿地立着,挺好看。

老师安排我们在地头儿上横着排好队,一声令下,大伙儿耷拉着脑袋往前走,仔细寻找落在麦茬子里的麦穗儿。那时候儿庄稼人干活计不用心,地里落下的麦穗儿挺多,走不多远儿,我们一人手里捡了一把带麦秸子的麦穗儿,缕出三四根儿,在麦穗儿根儿下转几圈儿,把多余的麦秸子掖进去,捆一个小捆儿,交给老师,继续往前走,到了另边儿地头儿,再捡着回来。

麦收的时候儿天头已经大热,“半不天儿”的时候儿,生产队派人给我们送来“甜水儿”。“甜水儿”是挑儿来的,两桶“井拔凉”水,和了糖精、醋,还加了“面起子”(方言,小苏打),冒着泡儿,怕挑着走的时候儿水澎出去,水面儿上盖着木头板儿。“甜水儿”送儿来,老师又让我们排队,一个儿一个儿着瓢舀着喝。

那时候儿庄里没有饮料儿,这种“甜水儿”就是最好的喝的,又正在渴时候儿,两桶水一会儿就喝干了,送水的人就再去挑。说起“勤工俭学”,很多小人儿都爱捡麦穗儿,为的就是能喝上这个“甜水儿”。

地震那年,学校没有组织集体劳动,给学生们定了任务,朝学校“交草”,就是割了、拔了青草交给学校,学校晒干了卖给生产队,挣儿点钱。

我们给家里割草,小点儿的着棉花兜子,大点儿的背“栅子”,但学校在庄南头儿,于家泡在庄西北头儿,离得远,背“栅子”来回费劲,我们就拿着绳子上地里,割得差不多了,“打铺子”捆草,背着上学校。

着绳子背草,“打铺子”是关键,也是技术。“打铺子”先得把绳子不宽不窄地摆在地上,把长草连续着铺在绳子上打底儿,然后把短草堆上去,“浮头儿”再压上长草,把绳子象打背包儿一样儿勒四道儿,捆结实。“铺子”打不好有时候儿刚蹲下把胳膊伸进绳子,往起一背,草就散了,有时候儿背着走到一半儿散了更麻烦,还丢人。

草背到学校,有老师过称,记下哪“交”了多少,还差多少,一个暑假,必须完成任务。但老师对这个似乎要求不严格,好像没听说哪个学生因为完不成任务挨过说。

整个儿暑假,学校前后排教室当间儿空地、操场上都晒着草,每天都有老师拿着叉子、戴着草帽儿掀草、晒草。到下学期开学,我们再来学校的时候儿,却早已“场了地光”,一个草丝儿都没了,恢复了上课时的模样儿。

1977 年,恢复高考,人们对学生的学习更加看重,以后学校再没组织过“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