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少年活计·8·扫“挠豆”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7-11 19:12:51

故乡记事·少年活计·8·扫“挠豆”

“挠豆”

秋天收了高粱、粒黍、棉花,地里除了还没割、没拔的粒黍秸子、棉花秸子散散落落、一片儿几垄地长着,再没有别的庄稼。落了一秋尘土的粒黍叶儿蔫儿蔫儿地耷拉着,就连顶儿上的花穗儿,也僵僵硬硬地歪歪着,地上没有绿色儿、生气儿,一片灰黄萧瑟。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故乡的谚语说,“小雪封河封儿不河,大雪封地准封地”,大雪节气过后,南河儿的苇子割了,苇地封了冻,爸爸带着我三哥、我会五弟去扫“挠豆”。

“挠豆”是一种野生黑豆,秧子特别细,在苇塘子儿缠着苇子往上爬,界长不短儿长着椭圆的叶子,叶子还没有小人儿的小么手指头盖儿大,细弱,可怜。

但“挠豆”虽然细小,一样儿开花结果儿。到了秋后,“挠豆”随着苇子变黄,藤、叶儿也黄了,豆荚儿爆开,豆粒儿落到苇子地里。上了冻,人们割走苇子和缠在苇子上的“挠豆”秧,“挠豆”粒儿在苇茬子底下静静卧着,等着过年春天发芽儿、爬蔓儿、成长、结籽儿,重复生命的又一个轮回。

那时候儿我们家儿真是穷,我爸爸也真是想着法儿地过日子。冬天生产队没活计,大伙儿都闲待着猫冬,我爸爸琢磨着“挠豆”也是豆子,扫儿来兴许能做豆腐,“顶不济厮”也能当饲料喂猪,就带我们去扫。

来到南河儿沿儿上,放眼一望,是一眼望不到边儿的苇地,有的地方儿洼,存的一小洼儿水结了冰,在日头照射下发着闪闪的光,有的地方儿高,像小坟头儿;苇茬子高高低低、密密麻麻地立着,有的根儿下长着一两片儿苇叶儿,黄黄儿地,像经过一番战斗以后阵地上留下的旗子,没精打采。但我们哥儿仨都很兴奋,仨小人儿跟着老人家上离家四五里地的南河儿做从没做过的活计,扫了“挠豆”还能做豆腐,多么新鲜,又多么有成就感!

扫“挠豆”的家伙儿,爸爸早就做好了。这个家伙儿就叫“挠子”。“挠子”的主体,是一块儿薄薄儿的木头板儿,大约一尺宽,半尺长,上头钻了一排排的小眼儿,把黏高粱的席蔑儿穿到眼儿里,拴结实,就成了,跟现在使的有板儿、有眼儿、有苗儿的塑料儿扫炕管帚一样儿,只不过比这个长、宽忒多。

因为苇茬子有高有低,做这个“挠子”必须使黏高粱席蔑儿,黏高粱箭杆儿长,剥下的席蔑儿也长,差不多有一尺来的,做“挠子”才合适。

“挠豆”也不是啥地方儿都长,爱长在苇地里日头儿好的小道儿旁边儿、比别处儿高的“坟头儿”上。到了苇地,我爸爸先找“地方儿”,“地方儿”找好了,爸爸先扫。爸爸扫一阵儿,三哥先抢过爸爸手里的“挠子”,兴致勃勃地扫,三哥还没扫够,我会五弟就紧着忙着地抢过来。

三哥我们哥儿仨本来就是玩儿的心事,寻思扫这个费儿不啥劲,但一旦拿起“挠子”扫起来才知道,扫“挠豆”不仅是力气活儿,还要有技术。

“挠豆”籽儿落在苇茬子底下,上头盖着苇叶子、苇地里的杂草,得先使“捯耙子”把苇叶儿、杂草“捆”出去,才能扫“挠豆”。“捯耙子”是方言,普通话多称“竹耙”,在我的家乡,“捯把子”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竹耙”,是着竹批子编的,得从倴城“土产家”买,一种是着“8 号弹”编的,能从“土产家”买,也能从集上买,扫“挠豆”捯苇叶子、杂草,竹子“捯耙子”齿儿宽、软,使不得,必须得使“8 号弹”编的,使劲往苇茬子底下捯,把盖在“挠豆”豆粒儿上头的苇叶子、杂草捯出去,把苇地捯光滑了,才能扫“挠豆”;扫“挠豆”,苇子有几寸高,得使劲往底下戳“挠子”,把“挠子”的席蔑儿截到底,然后贴着地使劲往前推,才能把“挠豆”粒儿扫出来,往前推一块儿,堆成一小堆儿,再重复前边儿的动作,一点儿点儿地“扫”。

扫没几下儿,我会五弟就俩胳膊没劲,浑身出汗,热得解开“光葫芦儿”棉袄的袄扣儿歇着。三哥比我大五岁,虽然也使得慌,但这时候儿已经知道心疼老人家,咬牙交替着捯、扫,以便多做点儿活计,多替替老人家。

扫“挠豆”虽然只说一个“扫”字,其实有几个工序。第一、第二个工序是前边说的,把苇地里的苇叶儿、杂草捯出去,然后把“挠豆”粒儿堆成小堆儿,第三道工序是“簸”,着从家儿带来的大簸箕,把掺杂在“挠豆”里的苇叶儿、杂草、“土路噶”簸出去,只剩下“挠豆”粒儿,装口袋。

那个年代,因为缺粮食,庄稼人家儿在秋后、冬天一天吃两顿饭儿,早下八九点吃早下饭,后响儿四五点钟吃后响饭。到日头偏西、吃后晌饭的时候儿,爸爸撂下手里的活计,招呼三哥、我会五弟:“中咧,别玩儿咧,家走吧!”

这个时候儿,往往口袋已经装了一“底儿儿”,差不多有十来斤“挠豆”。

多年过去,我知不道我爸爸扫“挠豆”扫了多少回,只是记得那年扫了“挠豆”,爸爸着“挠豆”做了豆腐。“挠豆”粒儿极其细小,小得就像芝麻粒儿,但极其黑、极其亮,我后来看书,看到书里形容人的眼睛“亮如点漆”,一下儿就想到了“挠豆”。

但“挠豆”粒儿这么黑,爸爸做出的豆腐却极其白,远比庄里卖的豆腐白,吃起来也远比庄里卖的豆腐嫩。多年以后,我吃到以白、嫩为特色的“日本豆腐”,感觉不管是味道,还是口感,都比我爸爸做的“挠豆”豆腐差远了。

回家:父与子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