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能从方寸之间,去感受那些过往的历史。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音容相貌留存在一张张老照片当中,让人回味。
正文下图为少奇同志和夫人王光美一同访问越南,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次访问持续了6天时间,从1963年5月10号到16号,这还是建国之后,我国领导人首次对越南进行外事访问。
对于少奇同志的到来,越南方面十分的重视,胡志明甚至于腾出了自己住的地方,让刘少奇夫妻俩居住,而自己搬到了旁边的花园居住。
作为少奇同志的最后一任妻子,虽然俩人之间的年龄相差了23岁,但有着共同理想的两个人,感情一直十分的好。即使是在风云变幻的六十年代,王光美女士依旧对自己的丈夫不离不弃。
下图为少奇同志患病期间,王光美女士在他身边精心的照料着,每天都陪着丈夫出门散步,有时候兴致来了,她就陪着丈夫一起钓鱼。
下面这张老照片拍摄于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少奇同志和妻子访问印尼回国之后,收到了来自印尼的一张合影照,是苏加诺夫妻的合影。为了回馈对方,少奇同志就和妻子去照相馆,也拍了一张合影照寄送给对方。
当时,这张合影照洗了两份,一份寄送给印尼的苏加诺夫妻,另一份被王光美放在卧室里。
少奇同志病逝后,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想念丈夫的时候,就会痴痴的看着卧室里的这张合影,在脑海中回忆着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1980年5月17号,这一天是少奇同志追悼会举行的日子。在追悼会之前,需要从开封迎回他的骨灰盒。
5月13号,王光美和子女们,在北京治丧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飞到了开封。
下面这张老照片里,是王光美女士和子女,手捧着少奇同志的生前遗物,一个普通海绵枕头,这也是他在开封留下的唯一遗物。
5月14号,上午9:00整,河南当地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骨灰迎送仪式,能容纳上千人的会场里座无虚席。下图是王光美女士在迎送仪式上讲话,她感谢河南人民,尤其是开封人民,保留了丈夫的骨灰,感谢这片土地和群众对自己丈夫的认可和默哀。
1969年11月12号,少奇同志于开封病逝,当年之所以把他转去开封,是因为国际时局的影响。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咱们同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我军甚至于有一段时间进入了一级战备阶段。也正是在这剑拔弩张的时期,我国很多重要的同志,都分批次的分散去了地方上,主要是去南方。
那时候,少奇同志正处于病重之中,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千里迢迢的去南方,因此,经过商议,就把他秘密转去了相对比较近的开封。
他被转去开封后不久,就病逝了。随后,从北京赶来了几个专案组的工作人员,负责简单料理其后事。少奇同志的遗体,以“刘卫黄”的名字进行了火化,骨灰就存放在开封的火化场。多年之后,他的骨灰才由家属领回。
下面这张老照片,记录了王光美女士和子女们一起,在开封的骨灰存放处合影,珍贵的历史就这么被定格在了方寸之间。
后记摄影技术可谓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把多少珍贵的历史定格在小小的方寸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