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更新后的标准,你掌握了吗?
胸部 CT、呼吸内镜、呼吸机、肺功能、听诊器是呼吸科的五大法宝和利器,各有优势且不可互代。如果把胸部比作一辆车,那么,胸部 CT 相当于检查这辆车的各个部件有没有破损,而肺功能检测是了解这辆车的功能性好不好用——有破损不一定影响使用功能,外观正常不等于功能就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胸部 CT 是用于检查胸部有没有异常影像,肺功能检测是侧重于了解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功能。例如哮喘患者的胸片或胸部 CT 正常,而其诊断和严重程度则需通过肺功能检测来判断,反之亦然。因此,两者具有互不可替代的作用。钟南山院士曾多次强调和呼吁人们要重视肺功能检查,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在粉尘危害严重的环境下工作或重度吸烟的人则应缩短至每半年检查一次,同时呼吁大家要像量血压一样重视和认识肺功能检查。当面对一张肺功能检测结果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评估和下诊断结论,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近几年。中华医学会也发布几个肺功能指南,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很多人还不知道。判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哪个值为标准?直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还误停留在以 “FEV₁/FVC(一秒率)<70%” 为标准来判定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实际上,随着临床实践、研究深入和发展,该标准早已更新。中华医学会于 2014 年和 2019 年发布的两份重要肺功能指南中,都已经将判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标准更新为 “FEV₁/FVC<92% 预计值”,也就是说一秒率的实测值 / 预计值如果 <92%,则说明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也有人误以为是以 “FEV₁/VC<92% 预计值” 为判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标准,其实并不然。FEV₁/FVC 和 FEV₁/VC 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并没有理解正确。那么有哪些错误的说法?错误的理解错在哪里,源于哪里?又该如何正确理解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生成在《手把手教你看懂肺功能报告单》做了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课程直接试看,免费学习~现在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可免认证48小时观看所有课程,赶紧来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