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哥给徐知询敬毒酒,祝他活一千岁,徐知询不慌反套路活命

边白说文史 2025-04-17 09:47:09

有一次,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请弟弟徐知询吃饭,席间倒了一杯毒酒,装模作样地跟徐知询套近乎:“愿弟弟能活一千岁!”弟弟为了保命,该如何破局呢?

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有句名言:“皇家无私事。”

亲父子都难享寻常人家的骨肉亲情,手足兄弟就更别说了,何况李昪和徐知询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事出反常必有妖。

徐知询心里跟明镜一样,但却一点都不慌。

只见他迅速拿起一只酒杯,将毒酒一分为二,恭敬地递到李昪面前:“愿与哥哥各享五百岁!”

这一招儿机智的反应,把李昪打了个措手不及,端着酒杯面露难色,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李昪是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唐末乱世,在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上也是个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

他出身寒微,自小跟随父母在安徽流浪,靠着乞讨艰难度日。

6岁那年,他的父母相继离世,无奈之下只得跟着伯父生活,兜兜转转到了濠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凤阳。

乱世之中处境艰难,他的伯父也有一家亲人要养,难以供养年幼的侄子,于是就把他送到当地的开元寺里当了一个小沙弥。

这段经历跟后世的朱元璋颇为相似,也似乎命中注定他的人生轨迹非同一般。

造化弄人,李昪在寺庙里待了一段时间,就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

吴太祖杨行密率部攻占濠州后,就跑到开元寺游玩,无意间发现了聪明伶俐、相貌不俗的李昪,当即就有了将其收为养子的想法。

这种情况在乱世很正常,但杨行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五六个儿子,个个都盯着父亲手里的那点家产,自然难以容忍这个捡来的孩子。

世故老练的杨行密也知道儿子们的心思,但又舍不得让李昪埋没于尘世之中。

于是,他就忍痛割爱,把李昪送给了心腹部将徐温。

徐温和夫人李氏膝下只有一个长子徐知训,收养的李昪算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改名为“徐知诰”。

李昪到了徐家没多久,李氏又生下了次子徐知询。

徐温夫妇对李昪视若己出,三兄弟早年的关系也非常要好,逐渐成长起来之后陆续成了徐温的得力助手。

三兄弟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李昪,杨行密和徐温私下聊天时都说:“知诰隽杰,诸将子皆不及也!”

杨行密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早就看出了李昪绝非庸碌之辈,麾下众将的儿子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他,徐家兄弟也不例外。

事实也确实如此,徐知训得成长是靠着徐温的提携,一步步成了南吴朝堂上的重臣。

但是李昪的成长,既有徐温提携,也有自己努力的结果。

909年,李昪出任升州防御使,也就是如今的南京,三年后又因率部攻打宣州有功,被擢升为升州刺史。

在武将治理地方的时代,民生凋敝是普遍现象,但李昪治理下的升州却呈现出了不同的局面。

他为官清明、推行宽政,招募流民、鼓励农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促进商业贸易,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升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民众中很有口碑。

义子如此能干,徐温自然是十分欣慰,但徐家兄弟却坐不住了,不甘心被这个外来的孩子抢了风头。

于是,位高权重的徐知训就摆下了鸿门宴,想要用毒酒除掉李昪。

徐温在这件事情上明显偏向亲儿子,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要不是机智的李昪在席间借“尿遁”逃脱,恐怕早就被刀斧手剁成肉酱了。

后来徐知训被南吴大将朱瑾杀害,李昪趁机率部进入广陵平乱,诛杀朱瑾后成了南吴只手遮天的权臣。

但这个时候徐温还健在,他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直至徐温病逝后,根基稳固的李昪才于937年建立了齐国。

两年后,他恢复了本姓“李”,并自称是唐宪宗李纯之子李恪的嫡系血脉,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不过,李昪也不是什么大度的人,一直记着徐知训当年的仇。

但徐知训已死,他得势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徐知询,却没承想被机智的徐知询反过来将了一军。

庆幸的是,哥俩陷入僵局的时候,受过李昪恩惠的乐师申渐高挺身而出,夺过两人的酒杯说道:“两位都是有福气的贵人,区区五百岁怎么够呢?不如给我吧。”

申渐高将毒酒一饮而尽,哈哈大笑离开了宴席,巧妙化解了李昪和徐知询之间的尴尬场面,但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