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大奸臣,都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如今我们还在使用

曹刘孙七号历史 2024-10-20 14:10:47

自古以来,奸臣就是一个口碑很差的群体,他们利欲熏心,谗言谄上,助纣为虐,擅权专恣,卖官鬻爵,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等,不少盛世,强大的国度都被他们祸害着走向了衰落和灭亡,所以百姓对他们是恨之入骨。

历史上的这3位奸臣,他们各自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著名成语,时至今日,我们都还在使用这3个成语。

一、李绅

李绅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提起他的诗作《悯农》,大家是耳熟能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描写农民耕作辛苦的诗作,是李绅年轻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看到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但一年到头下来,却还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所以非常气愤,写下了《悯农》一诗,诗中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痛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因为这首诗,让李绅名声大噪,还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但李绅当官后的所作所为,实在配不上这个称号。

李绅是个典型的恶官,他喜欢滥用酷刑,这导致他治下的百姓受不了他的折磨,纷纷逃离了李绅治理的区域。

同时,李绅在《悯农》中感叹粮食来之不易,但他当官后,却从来不爱惜食物,李绅的生活非常奢侈,他喜欢吃鸡舌头,吃这一道菜就要杀300只鸡,他的这些巨额花销,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有一次,李绅宴请刘禹锡等人,席上,李绅找来了不少歌姬给他们跳舞助兴。同时,饭菜也是极其奢侈。看到这种现象后,刘禹锡写下了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当时李绅的官职是司空,所以刘禹锡用这两句诗来讽刺李绅生活的奢侈。李绅不但生活奢侈,人品也很差。

因这两句诗得来的“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今天我们常用,形容我们常见的事物,但这个成语的来源含有贬义。

二、赵高

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秦始皇病重期间,写下遗诏,让他的长子扶苏前来处理自己的丧事,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将这份遗诏让人送出去,而是交给了赵高,这导致他死后,遗诏还在赵高手中。

扶苏信任的是蒙恬兄弟,而赵高和他们不和,赵高害怕扶苏当上皇帝后,对自身不利,所以联合胡亥、李斯策划了沙丘之变,扶持胡亥当了皇帝,而公子扶苏,蒙恬、蒙毅兄弟则被他们害死。

胡亥是一个昏庸之人,他当皇帝后,一心享乐,将麻烦的政务都交给了赵高,这让赵高大权独揽。

赵高虽然掌握了权力,但朝中还是有些正直的大臣,并不事事听赵高的,所以赵高为了找出这些大臣,他给胡亥献了一匹鹿,但却对胡亥说,这是一匹马,胡亥是个糊涂的人,他被赵高给搞晕了,于是问大臣,这是马还是鹿,一些大臣为附和赵高,说是马,但有些大臣坚持说实话,指出这是鹿。

事后,没有附和赵高,将鹿说成马的大臣,悉数遭到了赵高的打压或陷害。从此,朝中剩下的,多是和赵构沆瀣一气的奸佞之辈。因这件事,指鹿为马就流传了下来,专指颠倒黑白之事。

三、李林甫

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有为君主,他刚当皇帝时,也是个勤勉、开明之人,任用的大臣也是姚崇、宋璟等贤相,所以为大唐带向了一个盛世——开元盛世,但到晚年的时候,却成了一个标准的昏君,和杨贵妃等人在后宫沉迷享乐,不理朝政,而且重用的大臣,也成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辈。

李林甫没什么真本事,也没有治国之才,但他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这让唐玄宗很受用,所以将他提拔到了宰相之位。

李林甫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待人十分友善,但背后却是个非常腹黑的人,经常在暗地里施展阴谋诡计,陷害他人。李林甫为了保住权力,提议让唐玄宗重用没根基的安禄山等胡人为将。同时,他还在为大唐选拔人才时,故意将有才之人淘汰,然后告诉唐玄宗,人才都已经为朝堂所用,民间已经没有人才了,唐玄宗听了还很高兴,可是李林甫的这些所为,却害了大唐。

因为表面和背后的巨大反差,所以人们才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也是口蜜腹剑成语的来源。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