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厨房中每天洗碗擦桌的海绵,可能就是损害你和家人身体健康的“隐形刺客”。你以为它只是普通的黄色小方片?科学家通过显微镜揭开了它的另一幅面孔:每一次挤压和摩擦,海绵中的塑料材质都在分解,分分钟就能释放出数以百万计的微塑料颗粒。
这些肉眼都看不清的塑料微粒,能轻松溜进我们的血液,然后赖在你的肝脏,肠道甚至血管里不走。你每天洗碗,刷锅的简单动作,不知不觉就在加速这个过程。

厨房里常用的黄色清洁海绵,一般是聚氨酯材质,吸水和吸油的效果都挺好,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块。别看它表面结实耐用,其实很容易“掉渣”。其聚合分子的三嗪环之间少了柔性的长链,这使得其耐磨性非常差。
2024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团队联合研究发现,这种海绵每次摩擦都会崩解出大量微塑料颗粒。据测算,仅1克的磨损会释放超过650万颗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的直径普遍不足5毫米,细如盐粒,轻似尘埃,能穿透人体多重防线。当微塑料粒子进入人体,只需2个小时就能穿透血脑屏障,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多个器官,损害肝脏,肾脏以及肠道功能,严重时甚至引发“肝中毒”。
后续研究还发现,这种海绵遇到温度变化或化学洗涤剂时,分解速度会加快。特别是用热水冲洗时,微塑料的释放量会猛增。一块用了两周的旧海绵,释放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是新海绵的3倍以上。也就是说,你用越久的“老伙计”,对健康的威胁反而越大。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类海绵往往扮演着“细菌搬运工”的角色。海绵擦拭食物残渣,吸水后内部长期潮湿,成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温床。很多人天天用它清洁餐具,却没想到这正是在给自己“投毒”。
这些微塑料和细菌“联手”入侵人体,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慢性炎症,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如果你家厨房里有这种海绵,赶紧扔了吧!

这些肉眼难辨的塑料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身体里埋下各种隐患。
最直接的威胁藏在血管里。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0多名术后患者中,有60%的人体内主动脉里都存在纳米级和微米级的微塑料颗粒。
术后34个月的跟踪观察中,动脉中存在微塑料的人群,其突发心脏病,卒中或死亡的风险比未携带微塑料的人高出4.5倍。

这些微塑料异物卡在血管壁上,会持续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原本脆弱的脂质斑块更易破裂。一旦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就可能瞬间堵塞心脑血管,引发急性心血管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在我们的肠胃。2019年,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微塑料的小鼠在5周后,肠道益生菌明显失调,体重下降,同时还出现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问题。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长期腹胀,腹泻或免疫力下降。
更麻烦的是,有些微塑料会吸附污染物,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带入体内,让肠道成为“毒素聚集地”。

更隐蔽的风险潜伏在细胞层面。奥地利科学家团队的实验发现,直径小于0.25微米的纳米级微塑料,接触到结直肠癌细胞时,会促使癌细胞分裂和迁移。换句话说,微塑料会让癌细胞更容易从原发肿瘤中脱离,向其他器官扩散。
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微塑料对健康的损害往往是缓慢积累的。它们可能在人体潜伏数年,直到某天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微塑料虽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各个角落,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我们不用彻底逃离现代生活,也可以用更健康的选择为自己筑起一道防御网。
首先,可以从厨房的清洁习惯入手。扔掉厨房塑料海绵,换成丝瓜络,或木浆棉材质的洗碗工具。这两类天然纤维在擦洗时不易掉屑,晾晒后也不易滋生细菌。另外,记得每周用沸水煮一次清洁用具,别让潮湿的厨房成了细菌繁殖的“大本营”。

其次,在饮食上做好防护,堵住微塑料的“入口”。如果担心水中含有微塑料,不妨把自来水烧开后静置5分钟再喝。广州大学团队通过实验发现,沸腾后硬水中84%的微纳塑料会和水垢一起沉淀到壶底。
倒水时只取上半部分,就能大幅减少摄入量。同时,尽量避免用塑料盒装滚烫的汤粥,或盛放油脂含量高的食物。高温和油脂就像催化剂,会加速塑料容器分解出微塑料。即使是标着“耐高温”的饭盒,长期装热食后内壁出现划痕或雾面磨损时,也该及时更换。

生活中少用塑料制品也很重要。比如切个菜就掉渣的塑料砧板,花里胡哨的仿瓷餐具,一倒开水就有异味的塑料水杯,统统都应该换掉,你值得更健康的选择!
最后,别忘了做好垃 圾分类。饮料瓶,塑料袋等要单独投放到可回收垃 圾桶,这样可以减少它们进入自然环境后分解成微塑料的概率。去超市购物时,自带帆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我们每个人的小选择,都能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出一份力,让环境更清新,生活更健康!

换个抹布不会让你的生活天翻地覆,但至少能让你洗碗时少一分担心。别小看这些日常的小改变,现在每天多注意一个健康小细节,说不定三十年后你就能轻松自在地跳广场舞,而不是愁眉苦脸地坐在医院等化验结果。
生活中风险太多,我们能防住一个就是一个。也别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从现在开始,多一点点小心,多一点点谨慎,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