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清晨,根据团长的指示,大家都起得很早。八点多在酒店过完早便匆匆踏上新的征程。

盖因今天计划的行程太紧凑,首先要开100公里到黄龙,之后再开40公里到松潘古城,特别是最后还有320公里到成都。不抓紧时间,大概率无法顺利完成。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暂且不表。
从九寨沟至黄龙的这100公里路,其实一大半是原路返回至川主寺。镇口右转是前几日走过的九红草原风光路,而左转沿着县道行驶约20公里,便到了黄龙景区。

团长一马当先带领我们把车停在景区出口的停车场。下车后她解说道,从这里可以直接进景区一路爬到坡顶,然后再原路返回。很显然此路不通,我们既没有时间更没有体力。
那就只能到几公里远的地方坐缆车上山,之后顺着栈道边玩边返回到景区出口,正是我们停车这里。如果把车停到缆车那边的停车场,从景区出来后还要步行几公里去取车,那时候怕没几个人能走得动了。
考虑的细致入微,我们心悦诚服。事实上,大多数游客在清楚情况后应该都会这样选吧?
于是,一些聪明的当地人预判了我们的预判。他们纷纷围拢过来,问我们坐不坐他们的车,因为至少还有几公里才到坐缆车的地方。景区里单程都要四、五个小时,总得留点体力才好。
说的很有道理,价格却有点奇葩,他们是按5元1个人收费,我们八个人就是40元。想想需要两台车,便也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后来听说这里是有免费公交车的,只是车次很少,候车点的标识也不明显。初来乍到的游客不明就里,大多数都会被忽悠去坐他们的黑车。天晓得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内幕。
与昨日在九寨沟相比,这里的游人明显少了许多,正是游览景区最放松、舒适的节奏。缆车即上即走,无需排队。想起几年前在八达岭等缆车,大夏天里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晒得头晕眼花不说,还得忍受四面八方飘来的体汗味。相比起来这里无疑是天堂。
从缆车上下来,有一个小广场。在这里可以换乘轨道游览车,直达黄龙古寺。不过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由于刚完成建设,目前尚处于测试阶段,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

观景台远眺黄龙全貌

出口方向

广场边缘有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远眺黄龙主沟全貌、万仞雪峰与森林密布的群山,沟内若隐若现的池水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既然不能乘坐轨道游览车,那只能步行了。好在广场的高程与黄龙古寺大致相同,因此这段路虽然有点远,但基本上都是平路,走起来其实并不费力。

顺着木制栈道在一片原始森林中穿梭,这里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木板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不时能看到一只只松鼠在树枝间、栏杆上跳跃穿行,有些胆大的竟然停在路边从游客手中接过食物吃起来。小瑶和小依为此玩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则感受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如此美景,有人心旷神怡,却也有人黯然神伤。在快到达黄龙古寺的时候,我们看见四个壮汉用担架抬着一位百六十斤左右的游客匆匆而过。这算得是我们这次出行所见过最严重的高原反应了,团长不失时机的开始上课:“这里可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一定要注意多休息,走的不能太快云云。”
走出这片原始森林就来到了沟心,正中心位置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宇,正是著名的黄龙古寺。在历史上,这里只能算黄龙后寺。顺沟而下在中途、沟口分别还有黄龙中寺和黄龙前寺,只是那两处庙宇建筑保存的没有后寺完整,前寺更只遗留下几块孤零零的柱石。

黄龙古寺其实以道家为主流,寺内正殿塑有披玄色道袍的黄龙真人座像,体现了道家文化在当地的历史渊源,或许把它称为黄龙道观应更为贴切。
离开黄龙古寺,往后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金景点五彩池。看到它,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在九寨沟小依和小瑶念叨想看的“梯田”居然在这里。

五彩池是黄龙景区的精华所在,以众多五彩斑斓、大小不一的钙化池为主。顺着沟势由高到低层层分布,确实像极了云贵川一带山区里常见的梯田。












但它却是大自然的杰作,池堤低矮,错落有致,汪汪池水漫溢,远看块块彩池宛如片片玉盘。池水随着水的沉积物、池坝的底色、光的折射、池的深浅不同,在阳光照射下,形成色彩斑斓的 “五彩景象”,不负“人间瑶池”之美誉。
在消费了无数造型和手机内存后,沿着栈道拾级而下,沿途分别还有飞瀑流辉、盆景池、金沙铺地、洗身洞等景点。只是这些就没了五彩池的惊艳,与九寨沟相比,那里的相似景致或气势更强或规模更大。








经过黄龙中寺后来到杜鹃林休息中心,这里是整个景区内唯一提供餐饮的地方。只是品种非常少,且看起来毫无食欲。最终我们中到有一半的人选择了桶装方便面,服务人员娴熟的打开包装,冲上开水,最后放柜台上由食客自行端走。每桶15元,突然觉得挣钱好像也没那么难。
补充完能量,继续下行。夫人昨天腿上的酸疼还没完全消散,今天再走这样更陡更长的下坡路,终于彻底败下阵来。就连我也渐渐感觉小腿肚子有点颤颤巍巍不听使唤了。






途中偶遇两位背着货物上山的工人在一处平台休憩。方式很特别,用一根木棍顶住背篓撑在地面上,人立在原地不动就算休息了。华哥用一口东拼西凑的成都话问到:“背的啥子哦?老赊(师)”他们回答道:“米面油方便面哦,都是吃的东西撒。”
我知道他们肯定是往杜鹃林去的,看着他们背篓里堆成小山包一般的各种货物,我又释然了,这里的东西卖的贵些也不是没有道理。
栈道地板边缘上每隔50米嵌有一块数字标识,提示离终点剩下多少米。后半程的两个小时里,我们几乎就是靠默数它变得越来越小才得以咬牙坚持下来。
返回停车场已五点多了。黄龙的开发程度远不如九寨沟那般成熟,景区两侧鲜见餐饮、娱乐设施。虽多了一份纯粹,但对此时的我们而言,却凭添一丝苦恼-该到哪里晚餐呢?
好在我们有无所不能的团长,但见她掐指一算道:“此去百里,有一县城,名曰松潘,必有美食!”
看看导航,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时间正合适。

我们寻得一家高评分叫做“古城第一牛”的火锅店,位于东城门口五十米处。店里客人很多,我们上到二楼,在大厅拼了两张正方形的桌子才得以落座。这里的野山菌锅底味道浓郁,牦牛肉地道新鲜,两者的融合直让人大快朵颐,难怪敢取这么嚣张的店名。
酒足饭饱之余,最适合爬上城墙走一段。让骤来的晚风轻拂脸庞,扬起片片衣角,带走一天的疲惫;也可以沿着城墙根走街串巷,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屋。如果时间充裕,随便找处带园子的小楼借宿一晚,应该更有别样的体验。

松潘古城墙

山顶应是烽火台吧
斑驳凸凹的青石路上,不规则地镶嵌着一些平整的石板,上面刻着不同年代在这座城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才得知,松潘古城竟始建于大唐武德元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当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往长安的使者路过这里时被扣押,松赞干布借故亲率20万大军入侵。唐太宗派侯君集、牛进达领兵援救,在川主寺大败吐蕃军,最终促成了唐蕃和解与文成公主和亲。
想来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亦会多盘桓几日,有道是西出松潘无故人。
我们却要东去。按计划本该今晚回到成都,眼下看来已无可能。团长当机立断改变行程,带领我们向茂县进发。
赶到预定的明宇雅舍酒店时,已深夜十一点多了。而这也成为我们本次自驾行耗时最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