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孙子兵法》里的成语(虚实篇)

寒珊课程 2024-03-01 12:12:52

《孙子兵法·虚实篇》,本篇主要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少胜多。

下是《孙子兵法·虚实篇》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高垒深沟

【解释】: 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防御工事。

【出处】: 《孙子·虚实》: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翻译】:所以,我军想要打仗,敌人虽然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同我(在野外)作战的,是因为进攻敌人所必须救的地方;我军不想打仗,虽然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的,是因为我们诱骗敌人背离他所要走的方向。

【近义词】: 高垒深堑、高城深沟

2、以众击寡

【解释】: 用多数人去进攻少数人。比喻用优势的兵力去进攻劣势的敌人。

【出处】: 《孙子·虚实》: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翻译】:能察明敌人的情况而不让敌人察明我军的情况,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了。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是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我军就成了优势,敌人就转为劣势了。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

【举例造句】: 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战国策·中山策》

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解释】: 寡:少,薄弱。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后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证重点。

【出处】: 《孙子·虚实篇》: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翻译】: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到处都防备,则到处兵力都薄弱。

4、避实击虚

【解释】: 实:实在,坚实部分;虚:空虚,虚弱部分。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 《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翻译】: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为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要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举例造句】: 臣以为天下之势,避实击虚,不过如是。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详战第十》

【近义词】: 避实就虚

【反义词】: 以卵投石

5、兵无常势

【解释】: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出处】: 孙武《孙子·虚实篇》: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翻译】: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举例造句】: 兵无常势,我们要灵活机动随时改变战略方针。

【近义词】: 兵无常形

6、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解释】: 死生:指月亮有缺有圆。同样的一天有时长有时短,同一个月亮有时缺有时圆。指随自然界的不断变化,情况也有所变化。

【出处】: 《孙子·虚实篇》: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翻译】: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能固定独胜;四时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昼有长短,月亮有圆缺。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