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沙漠公路上,每4公里有一口水井,每处井房都住着一对夫妻

岁月静好任逍遥 2024-12-10 17:04:49

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大多人心中是单调、荒芜的代名词。

这里是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区”,是总能让人联想到恐惧和死亡的“死亡之海”。

一望无际的黄沙,让人看起来就心慌。

可就在这个连梭梭树都难以存活的沙漠深处,却有着108个水井房。

这些水井房沿着一条公路纵跨沙漠,每隔4公里就有一座。

而每一座水井房中居然都住着一对夫妻。

这些夫妻来自天南海北,四川、陕西、湖南、河南等地都有。

有些夫妻是新来的,有些则在这不到20平米的水井房中住了十几年。

那么,沙漠深处为何会修108口水井?

这些水井房里的夫妻又有着怎样的任务和目的?

死亡之海深处的生命线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流动性沙漠就是在风的吹动下,沙漠会迁移形成沙丘。

这种变化会对沙漠周边的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塔克拉玛干的气候就很恶劣。

这里极度干旱,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00倍,夏天地表温度可达80摄氏度,冬夜气温则骤降至零下。

如此恶劣的环境,几乎没人愿意在那里生活。

但在1993年,这里有了一条“生命线”。

为了开发沙漠腹地的油气资源,塔里木油田修建了全长566公里,纵贯沙漠南北的塔里木公路。

之所以被称为“生命线”,不仅因为它坚固的路面,承担了沙漠资源的运输。

还因为道路两旁种植了436公里,宽72到78米的绿化带。

这些郁郁葱葱的植被长在道路两旁,从航拍器里俯瞰,宛如一条绿色的项链镶嵌在茫茫沙漠中。

在沙漠中种植物是无比艰难的事情,为了维持这条绿色通道,石油人又在公路两旁挖出了一口口水井。

整条线路上每隔四公里都有一口水井,这些水井为沿途的植被提供灌溉,还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提供生存的水源。

每一口水井旁边,都设置了一座水井房,108座红顶蓝墙的水井房,在公路东侧的绿荫中闪现。

这些水井房也不是空的,每一座都住着一对夫妻。

这一对对夫妻就是沙漠生命线的守护者,被称为“井房夫妻”。

他们不仅需要守护水井,还需要每天养护水井房周围4公里约40行、20万棵树木,对它们日日灌溉、定期施肥。

再有就是对周围灌溉系统的正常维护,以及在必要时可帮助遇到困难的过路人。

朴素的沙漠生活

这些井房夫妻大多是来自周边的农民、退休工人或退伍军人。

他们选择留在沙漠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人为了生计,有人为了责任,也有人为了守护家乡的土地。

年过五旬的王亚斌、魏亚丽夫妻已经在水井房里住了超过10年。

周围4公里长的防护林,总共41行树,是夫妻俩的“责任田”。

两人每天起来要检查树苗的长势、浇水情况,如果输水管有松动或漏水,就进行维修或更换。

由于科技的进步,灌溉系统基本也实现了智能化,夫妻俩的工作也比较轻松了。

可刚到这里的时候,夫妻俩还是有点受不了。

在不少影视剧中,塑造的沙漠英雄无欲无求,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孤独。

但现实可不是这样,王亚斌夫妻俩第一年是真待不住,不知道生出多少次回家的念头。

那时候沙漠真的就是沙漠,水井房也只是20来平米的一个小屋子。

里面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供水、供电也基本没有,更别说电视机这些解闷的东西。

日常生活和工作靠一个发电机,轰隆隆的声音一吵就是一整天。

一到晚上,整个屋子都黑咕隆咚,连一个电灯都没有。

王亚斌亲眼见到不少人带着好奇心来到这里,第二天直接收拾行李麻溜走了。

这里的工作还好,就是大家受不了没有边际的孤寂。

大多数的时候,公路都是空旷的,除了两旁坚强生长的植物和偶尔疾驰而过的车辆,就在没有其他人和物。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驻守的10年中,夫妻俩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克服了孤独,这是很了不起的。

孤寂中坚守

但夫妻俩可以忍受艰苦的条件,也可以适应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工作。

可有时候,夫妻俩会不约而同想家。

担任护林员期间,王亚斌夫妻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两个孩子。

儿子大了,在西安有自己的工作,夫妻俩不用很操心。

女儿还在上高中,正是需要人陪伴的时候,夫妻俩却不能在女儿身边。

沙漠里很多时候没有信号、没有网络,所以给女儿通个电话都是奢侈。

一周一次的通话,对于夫妻俩来说都像过节一样高兴。

每次打完电话,为了缓解怅然若失的戒断感,夫妻俩都会拿着孩子的照片看个不停。

对孩子们满是愧疚,但对沙漠绿化带上的树木,夫妻俩可以骄傲的说,他们完全做到了认真、负责。

那些小树苗,在夫妻俩的照看下一天天长大,随风摇曳展现着生命力。

夫妻俩慢慢对这些树苗也有了感情,在巡护途中,魏亚丽喜欢登上高处,用手机拍下周围的风景。

看着周围满眼的绿色,她就很有成就感,从42岁到55岁,1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魏亚丽无怨无悔。

刚开始,沙漠会突然刮起大风,被吹起的沙子攒在一起袭来的感觉就跟饿虎扑食一样。

夫妻俩只能躲在水井盖下,后来树木长大后,防治风沙就好了很多,夫妻俩很满意。

随着时代的进步,条件已经好了很多。

有了发电站,水井房也配上了空调、冰箱和电视机,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更多趣味。

第一个10年已经过去,未来的10年,还会有更多像王亚斌一样的夫妻,在沙漠里坚守。

就像王亚斌所说:干的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在沙漠里种树、护林,很光荣。

或许未来,这些井房会消失,会有更科学的方法代替守护,但这些“井房夫妻”的精神,却会一直流传在沙漠上,成为沙漠生命线最动人的歌谣。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信息来源:

1.文明河南:《走进塔中油田的“夫妻井”》,2015-09-15

2.工人日报:《沙漠守井人》,2022-09-21

3.浙江日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08个“夫妻水井房”——探访生命禁区的守绿者》,2023-06-17

4.金台资讯:《大漠深处守绿人》,2024-09-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