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早已超越单纯的味觉体验,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现象。尤其是当00后接过消费话语权,辣味不再只是舌尖的刺激,而是演变为情绪释放的出口、社交货币的载体,甚至是身份认同的标签。
从曹氏鸭脖“变态辣”门店的单日三小时排队盛况,到卫龙辣条以低油配方抢占健康零食市场;从韩国麻辣烫价格翻倍仍一座难求,到北美中式轻食的人均消费翻番——这场由年轻人主导的消费革命,正在重构食品行业的底层逻辑。
01
成瘾机制与情绪价值
辣味经济的双螺旋密码
辣味经济的爆发,本质是一场生理与心理的共谋。“成瘾性”是餐饮行业近两年常常“被点名”的词,而在调味料里,辣椒的成瘾性是最高的。辣椒素刺激产生的痛感会触发大脑释放内啡肽,让品尝者“痛并快乐”,而社交媒体上的“辣哭挑战”则将这种生理快感转化为社交资本。年轻人通过拍摄辣到流泪的视频、分享辣味测评笔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收割流量与认同感。这种“痛感社交”被品牌们精准捕捉。更深层的驱动力在于情绪价值的挖掘。卫龙辣条通过复古包装、童年主题快闪店等怀旧营销,将产品与青春记忆绑定;皇家小虎将辣条风味注入烤肠,用“童年记忆+网红基因”的组合拳实现单月销量破万单。海底捞推出的“嗨妮牛肉麻辣烫”,以30元价格带切入市场,半年新增600家门店,正是抓住年轻人“既要极致刺激又要极致性价比”的矛盾需求。
02
供应链与消费洞察的深度融合
辣味经济爆发增长态势的背后,实则是供应链效率与消费洞察的一场精彩双向博弈。这场博弈不仅重塑了辣味食品行业的格局,也为营销带来了新的思路。
从餐饮领域的麻辣烫赛道来看,杨国福和张亮两大品牌是典型代表。他们敏锐洞察到消费者对麻辣烫便捷、美味的需求,通过构建中央厨房进行标准化生产。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提升供应链效率,将食材损耗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高效的供应链为品牌的规模化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超过6000家门店的布局,让辣味美食触达更多消费者。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稳定,又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
零食行业的卫龙同样深谙此道,自2004年起持续投入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近年来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腾讯云合作建设智能工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如调味拌料锅温度控制),并采用自动化设备(如RGV小车、自动码垛机)提升效率,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并实现标准化生产。与此同时,卫龙还积极进行消费洞察,通过开发蔬菜制品(如魔芋爽),成功拓展产品矩阵,凭借“低脂、低热量”的健康属性,契合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2018-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8.1%。消费者愿意为满足自身味蕾需求的产品持续买单。
03
同质化困局下的破局密码
随着00后消费者在辣味经济中的强势崛起,他们对新鲜、个性化的需求开始深刻影响市场供给。为了赢得这批追求新奇体验且品味独特的年轻消费者,从零食到餐饮的各类辣味品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然而,在"万物皆可辣"成为行业共识的同时,市场上众多辣味产品在口味、包装和营销策略上趋于同质化,导致品牌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当“万物皆可辣”成为行业共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转向三大维度:
健康化转型:
由知萌发布的《2025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揭示,68.7%的消费者优先选择少油少盐的辣味食品,所以以健康为基,品牌在进行口味创新时,仍旧要考虑天然原料、营养均衡、功能性食品等健康因素。
比如卫龙发现,消费者对于味蕾的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口味,更渴望通过味觉刺激为平淡生活增添更多精彩,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低脂低热量的食品需求日益旺盛。作为休闲食品领域的领军品牌,卫龙食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2014年,卫龙从 “魔芋豆腐” 这一传统美食中汲取灵感,运用源自四川地道雪魔芋的急冻蒸煮工艺,最终成功造就了一款全新的麻辣休闲零食“卫龙魔芋爽”,魔芋本身富含膳食纤维,热量极低,契合了消费者对健康与美味兼得的追求,产品上市后,以独特的口感和创新的理念,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卫龙旗下的潜力大单品。
健康化转型也在重构餐饮场景。杨国福在澳大利亚市场与本地农场合作供应新鲜牛肉和蔬菜,主打“高蛋白低卡套餐”,在悉尼大学周边门店学生客群占比超50%。通过社交媒体(如Instagram、TikTok)推广“健康麻辣烫”概念,强调食材新鲜度和低脂选择,吸引健身人群及注重饮食控制的消费者。
品牌可以激活地方文化的味觉密码,即地域风味的融合。知萌趋势调研显示,49.8%的消费者会被地方口味的创新口味吸引。利用地域性口味进行食品创新,无疑是一种强力的情感纽带,不仅能唤起当地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还能为外地消费者带来跨越地域界限的味觉之旅。因此,将地域元素融入食品创新,是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更是激活地方文化味觉宝藏的重要途径。
川渝的鲜辣、湖南的香辣、东南亚的酸辣,不同辣味体系对应着文化认同需求。雀巢研发的美极酸辣金汤酱,将贵州酸汤风味工业化,帮助餐饮企业标准化出品酸汤鱼;2024年,卫龙魔芋爽推出了包含“湘味”的辣椒炒肉和麻辣小龙虾两种限定口味魔芋爽,上市后就成为了当季的热门零食。品牌们逐渐意识到,辣味的终极竞争力在于能否构建“风味分层”的情感联结。
场景重构的另一个维度是代际共鸣。皇家小虎抓住这一关键,围绕辣条这一具有广泛代际认知的食品元素进行场景重构。它在宣传推广中,通过讲述与辣条相关的故事,营造出一种充满情怀的氛围,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比如,可能会展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辣条风味烤肠,分享着各自童年吃辣条趣事的温馨场景。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速冻食品只关注产品本身的宣传模式,不再局限于产品工艺的展示,而是将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在辣味经济的浪潮中,品牌要想在竞争中突围,必须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把握健康化、地域风味融合及场景创新三大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情感和社交需求的日益增长,品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将辣味食品转化为满足这些需求的载体。同时,地域风味的融合为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激活消费者情感共鸣。场景创新则为品牌提供了新的消费体验,通过精准捕捉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未来,能够在这场味觉革命中把握先机、引领潮流的品牌,将有机会重塑行业格局,成为辣味经济的领军者。让我们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见证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与创新,引领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