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元年(805年)新春正月初一之际,按照惯例,诸王以及各位亲戚纷纷进宫,前去向唐德宗李适恭贺新年。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进宫贺喜的人群当中,却单单不见太子李诵的踪迹,他并未出现在这应有的场合之中。
李适始终在翘首以盼着李诵的到来,可最终等来的却是李诵无法前来的讯息。听闻此消息,李适不禁潸然泪下,一声声的唉叹接连不断,未曾想就因为这般,身体竟也随之患病了。
那么,太子李诵到底是出于何种缘由,就连在大年初一这般重要的日子,都没办法去朝见李适呢?在这对父子之间,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情况?
李适的嫡长子乃是李诵。公元761年正月,在长安大明宫之中,昭德皇后王氏诞下了李诵。待到次年,李诵的祖父李豫登上皇位,即唐代宗。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李诵出生后的第四年,他的父亲李适被册立为太子。
李诵身为太子的长子,在皇室中极受看重。正因为如此,其童年生活过得相当不错,那段时光堪称他一生之中最为快乐的日子。
在公元779年的时候,李适登上皇位,也就是唐德宗。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九日,年仅19岁的李诵被确立为太子,随后到了780年的正月,其太子身份得到正式的册立。
当太子可不是件轻松事儿,特别是在唐朝,那更是难上加难,简直可称得上是高危职业了呢。而且这种难当的状况,差不多贯穿了唐朝的整个历史时期,着实让人感叹唐朝太子这位置可真不好坐。
大唐的首位太子乃是李建成,其最终结局众人皆知,就那样摆在眼前。而这一结局仿佛定下了某种不妙的基调,致使此后的太子之位仿佛都变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高危职业”一般。
李建成是被其亲弟弟李世民杀害的,待李世民登基继位后,便将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可之后李承乾眼见亲弟弟李泰愈发得宠,内心不安,无奈之下只好做出些举动来,最终落得个被废为庶人的下场。
此后便是唐高宗李治的数位儿子了,由于李治与武则天施加的双重重压,太子这一身份着实难当。等到李隆基登上皇位,他的长寿情况同样给太子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压力。
武惠妃精心设计,致使做了22年太子的李瑛遭受厄运。在她的谋划下,李瑛被李隆基废杀,而令人震惊的是,就在那一日,李隆基不仅仅废杀了李瑛这一个儿子,而是一下子废杀了三个儿子,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李亨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凡事都得小心翼翼,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思量。就拿李林甫揪住太子妃娘家的过错来说,那时的他被逼无奈,最终只能选择和太子妃离婚,好在历经诸多波折后,总算等来了属于他的时机。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隆基慌乱地逃往蜀地,途经马嵬坡时,遭遇了马嵬之变,这一变故致使父子二人分离。随后,李隆基继续前往蜀地,而李亨则向北奔赴灵武去平定叛乱,并且直接在灵武登上帝位,如此一来,李隆基便成了太上皇。
李诵作为李亨的曾孙,在被立为太子之后,所遭遇的状况竟与李亨曾经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
贞元三年之际,已然是李诵担任太子的第八个年头了。彼时,郜国大长公主身陷囹圄,而这一事件竟牵连到了李诵。究其缘由,乃是郜国大长公主乃李诵的岳母,她的女儿萧氏正是太子妃呢。
在事情发生之后,李适对身为太子的李诵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而李诵呢,在这之后便仿照唐肃宗李亨的做法,做出了与太子妃解除婚姻关系的举动。
在经历了那件事之后,李适居然萌生了废掉太子的想法,打算让自己的养子兼侄子李谊来担任太子一职。虽说最后因为李泌出面劝阻,这一想法并未付诸实践,不过从中也能够明显看出,李适对于身为太子的李诵,内心是存在着诸多不满情绪的。
李诵无疑受到了巨大打击,而这打击正源于李适的不满意。面对如此情形,李诵只能凡事都格外小心,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并且时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不敢有丝毫懈怠,处处都让自己保持着小心翼翼的状态。
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他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日子久了,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身体也在这种长期的消耗下,不可避免地垮掉了。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的时候,李诵已然44岁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不幸中风了。这一中风,致使他身体无法动弹,就连开口说话也做不到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某国太子突患中风之症,这无疑是极为不利的情况。或许李适心中怀着太子或许还能康复如初的那份期望吧,所以并未做出废黜太子之举,只是一再地叮嘱患病的李诵,要他安心调养身体,好好养病,盼着他能早日痊愈呢。
要知道,中风可不是轻易就能痊愈的病症。正因如此,一直到了第二年,也就是805年的正月初一的时候,李诵都没办法去朝见唐德宗呢。
这可把李适折腾得够呛。一方面呢,自己的亲生儿子得了中风,身为人父,那心里头能不疼得厉害嘛。另一方面,这得了中风的可是太子,他作为皇帝,面对这样的情况,心里头也是百般不是滋味儿。
要知道,那时的李适都已经64岁高龄了,这岁数着实不算小啦。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要是出现什么意外,那可绝对是个天大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李适忍不住大哭起来,随后身体便也跟着出了状况,一下子就病倒了。
李适生了病,这病一下子就发展成了重病,病情一天比一天更为严重。他的儿子们纷纷进宫去侍奉生病的他,然而,唯有李诵因为中风的缘故,没办法前往宫中履行这一侍疾的职责。
皇帝与太子双双身患重病,此情形无异于一场灾难降临。令人揪心的是,在长达半月有余的时间里,内宫同外廷之间的消息完全中断了,朝中群臣压根儿不清楚皇帝和太子的状况究竟怎样,只能在满心忧虑中干着急。
在805年的正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唐德宗李适与世长辞了。事发突然,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被紧急传唤至金銮殿,他们身负重任,要在这仓促之际着手起草唐德宗的遗诏。
李适驾崩之后,正常来讲太子是能够径直继位的。然而李诵这位太子却并非寻常情况,他居然中风了,这可是个必须得斟酌的状况呢。也正因如此,才有宦官声称,究竟立谁为帝,到此刻都还没能确定下来呢。
就在此刻,所有人都茫然无措,不知该作何选择才好。僵持许久之后,终究是卫次公挺身而出,开口说道:
太子即便身染疾病,但其地位乃是嫡长子,不论宫廷内外众人皆寄心于他。倘若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那也应当册立广陵王。如若不然,必定会引发极大的混乱局面。
卫次公的心思颇为单纯,在他看来,理应由李诵继承皇位。不过呢,倘若李诵的病情严重到确实无法承担起继位这份重任的话,那么便让李诵的长子,也就是广陵王李纯来继承皇位,这便是卫次公当时的想法。
众人皆对这一建议表示赞同,李诵也深知众人内心的恐慌情绪。随后,他强打起精神,支撑着病弱的身体,穿戴好紫衣与麻鞋,奋力走出九仙门,召见诸位军使。经此一番,众人惶惶不安的心这才略微安定了下来。
次日,于宣政殿宣读了李适的遗诏。彼时,李诵身着丧服面见诸位大臣,待过了两日之后,李诵正式继承皇位,即史上所称的唐顺宗。
就这样,李诵在太子之位上一待便是整整25年,历经漫长岁月后,他终于得以继位,自此登上皇位,开启了属于他的大唐皇帝生涯。
不过,他这位皇帝和其他皇帝相较,注定是有所不同的。要知道,他所患的中风病情并未见好转,并且到现在还是没办法开口讲话呢。
然而,李诵乃是一位颇具志向的皇帝,其内心怀揣着干一番大事业的抱负。基于此,他果断地对王叔文、王伾等人予以重用,期望通过他们来推动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从而实现自己心中对于国家发展、朝政革新的诸多设想。
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宦官群体的权力根基,如此一来,它的夭折便成了注定之事。毕竟中风之后的李诵,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有力且坚定地去推行改革举措了,就连他自己的皇位最终都没能保住。
李诵继位后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宦官们目睹这些情况后,竟生出另立新君的念头,而他们所看中的人选正是李诵的长子李纯。就这样,在四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李纯获立,成为了太子。
在太子确立之后,以俱文珍作为代表的那些宦官们便开始屡屡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让太子进行监国事宜。要知道,当时的李诵不幸中风,甚至都已经到了口不能言的地步,在这样的状况下,他确实是不适合再去处理繁杂的国家政事了。
就这样,在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李诵在被逼得毫无办法的情况下颁布了制书。
因身染沉疴且尚未痊愈,有关军国方面的诸多政务事宜,暂且交付皇太子纯去经办处理。(出自《资治通鉴》)
到此为止,从李诵继承皇位开始算起来,仅仅才过去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时候的李诵,作为皇帝,实际上已经是有名无实,差不多算是名存实亡的状态了。待到八月初四这一日,李诵又一次颁布了制书:
应让皇太子即刻登上皇帝之位,而朕则自居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所颁布的旨意称作诰。
李诵仅仅在皇帝之位上待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随后便发生了身份上的转变,一下子就摇身成为了太上皇。
唐朝并非仅有李诵一位太上皇哦,在李诵之前,已经有两位当过太上皇啦。其中一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呢,还有一位则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他们都在李诵之前就有着太上皇这样的身份了。
李渊当了9年的太上皇,李隆基则做了6年的太上皇。不管这两位太上皇在那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单从寿命来看的话,他们二人都称得上是比较长寿的啦。
然而李诵的命运并不算好,在806年正月十九这一日,仅仅当了5个月太上皇的他便离世了。关于其去世的缘由,史书上的记载是因病而亡,不过也有部分人觉得这和唐宪宗李纯存在着某种关联。
唐顺宗李诵的一生着实不顺。他在唐朝诸帝中,位居储君的时长堪称最长,可在位为帝的时间却短得可怜,仅仅数月而已。不仅如此,他还做了5个月的太上皇,最后在刚过45周岁生日之际,便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