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0年,大唐皇室上演了一出令人痛心的母子相残悲剧。彼时,皇后武则天命人揭发了太子李贤,随后在东宫竟然搜出了数百具铠甲,其背后所隐含的意图自是不言而喻,此事在当时的大唐皇室中掀起了巨大波澜。
唐高祖李治原本是打算赦免李贤的,然而武则天却秉持着大义灭亲的态度,坚决不肯。在武则天的坚持下,李贤最终被废为庶人,而后便一直处于被幽禁的状态,就这样,李贤迎来了属于他的最终结局。
其实在675年他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十分紧张了。不管他展现出多么出色的一面,始终都无法讨得武则天的欢心,母子间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着。
武则天将《少阳政范》及《孝子传》赠予他,此举实则意在对其加以责备,不仅如此,还亲下手敕书信对他予以斥责,这使得他内心愈发惶惶不安。并且,有人在武则天跟前讲他比不上两个弟弟,就连宫中也传出流言,称“李贤乃韩国夫人武顺所生”。
这一切都致使李贤内心满是恐慌与不安,然而他却没办法为自己辩解清楚。就因为如此这般的状况,他还曾经创作了一首名为《黄台瓜辞》的诗呢:
于那黄台之下种瓜,待到瓜儿成熟时,只见藤蔓之上瓜儿累累,彼此分离而各自生长。那瓜儿仿佛有着自己的命运轨迹,成熟便脱离母体,各自开启新的“旅程”,呈现出一番别样景象,引人不禁生出诸多感慨。
瓜初摘时,能选得好瓜,可若再次去摘,瓜就会变得稀少起来。
再三去摘取或许还尚可忍受,然而若是一直摘到彻底摘尽,那就只能抱着瓜蔓空手而归了。
这可比《七步诗》的凄惨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把这首诗交由乐工去演绎,满心期盼着武则天听后能不再没完没了地猜忌,不再去伤害亲生儿子。可叹啊,帝王之家向来最是无情,向来都是权势凌驾于亲情之上,武则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术士明崇俨遭强盗杀害之后,武则天便怀疑此事乃李贤所为。由此,在680年便发生了那样的情况,李贤这位太子被废黜,沦为庶人。起初,他一直被幽禁于长安。待到683年时,李治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可能是担忧李贤在京城会引发变故,遂将其流放至巴州。
李贤在赶路途中一路经受着风餐露宿的辛苦,当行至四川旺苍县木门镇这个地方的时候,他选择在木门寺暂且停留了下来,而且这一停便是数日之久。
南北朝时期便有了木门寺,然而在隋朝时,它不幸毁于战火之中。直至唐贞观年间,木门寺才迎来重修之机。彼时李贤路过此地,在寺中作了短暂停留,并且还与木门寺的住持方丈一同在寺侧的一块巨石上进行经书的翻晒事宜。
著名的晒经石在此处,其体积约达20立方米。瞧,晒经石的西面刻着一龛三尊大佛,东面是层层台阶,且每个台阶上都有一龛接一龛的小佛像,南面与北面则刻着诸多龛较大的佛像,把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加起来,数量超过了700尊呢。
李贤曾在这晒经石上翻晒经书,至于他彼时是以怎样的心境去做这件事的,我们实在无从知晓。不过,他曾在那个地方留下了一首诗,通过这首诗倒也能让人略微窥探到他的心迹一二。
苏洵(字明允)遭受贬谪来到巴州,当时他身边还带着与大云相关以及梁潮洪之类的诸多事宜(这里“大云梁潮洪”指代不明,按字面保留并模糊处理表述,以维持原意),一路坎坷,开启了在巴州的别样经历。
晒经古刹依顺了母亲的心意,只可惜啊,就如同神龙难逢其云一般,让人不禁为此而叹息感慨。那晒经古刹承载着的这份顺从母意之举,却似在某种境遇下,有着如同神龙未遇合适云朵般的遗憾,实在是令人喟叹不已呢。
在这远离京城之处,满心皆是对命运的不甘、对时事的无奈以及对自身的惋惜啊。所有这些情绪,也唯有借着诗来倾吐宣泄了。从今往后,便只能在巴州这偏远之地,了却残生,直至老死,再难有其他的可能与盼头了。
说不定也存在被召回京城的可能,只是他心里没底,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否等到那一天的到来。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第二年的时候,李贤便迎来了属于他的最终结局。
在李贤离开京城之后没多久,时间来到了683年的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驾崩离世了。随后,太子李显继承皇位,自此,李显便成为了唐中宗。
唐中宗在继位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武则天的掌控。然而事与愿违,武则天联合裴炎,迅速采取行动,直接把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就这样,李显仅仅当了55天的皇帝,就如同之前的李贤一般,被逐出京城,流放到偏远之地去了。
之后,李贤以及李显的弟弟李旦登上了皇位,即唐睿宗。唐睿宗目睹了几位兄长的不同遭遇,心里很清楚要怎样做才不至于被母亲逐出京城。所以,他就安安稳稳地当着傀儡皇帝,多数时间都被囚禁在皇宫之中,由武则天来进行摄政之事。
武则天摄政之后,一心想要牢牢把控手中的权力。她对远在巴州的李贤心存忌惮,担忧其会有所举动。为此,武则天特地派遣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长途跋涉前往巴州,去搜查李贤的住所,目的就是要让李贤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巴州,不生事端。
在将丘神勣派遣出去后没过多久,武则天又派出了另一个人前往巴州,而此人正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乃原宰相上官仪的亲孙女。在664年时,李治萌生了废后的念头,还为此和上官仪商讨相关事宜。可就在上官仪着手书写废后诏书的当口,获悉消息的武则天匆忙闯了进来,极力为自己申辩。而李治呢,既心虚又心软,最后竟把废后这事儿全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武则天一出现,废后之事便没能成功。也正因如此,上官仪遭到了武则天的记恨。随后,上官仪被诬陷与废太子李忠暗中谋划起事,这使得上官家遭受灭顶之灾,惨遭抄家。上官仪及其儿子都被处死,家中女眷则没入宫中沦为奴仆。
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之时,便随着母亲郑氏一同没入掖庭沦为奴仆。不过,郑氏始终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教导,正是在母亲的坚持培育下,年纪尚小的上官婉儿就已然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可谓是才华横溢。
公元677年,武则天对上官婉儿进行了召见。当时,武则天特意出了些题目对其加以考较,而经过这番考察后,武则天内心甚是满意。于是,就在这之后,武则天毫不犹豫地把上官婉儿从掖庭之中带出了。
武则天为能让上官婉儿名正言顺地在身边做事,便作主让其成为李治的才人。不过,此才人身份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全然是出于方便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考量,并无实质意义。
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的看重与信任,诸多事务皆由其操办。此次,武则天先是派遣丘神勣前往巴州,而后又安排上官婉儿前去巴州探望李贤。这其中,丘神勣之行体现的是摄政太后对废太子的戒备防范,而上官婉儿此行则蕴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那一丝挂念之情。
上官婉儿继丘神勣之后前往巴州,可其速度不及丘神勣,到底还是晚了一步。待她行至木门寺时,便听闻了李贤遇害的噩耗。原来丘神勣抵达巴州后,就把李贤囚禁在别室,还逼迫他自杀,李贤无力抗争,年仅31岁便自杀离世。
上官婉儿得知相关情况后,便在李贤用来翻晒经书的那块晒经石之上修筑起了一座亭子,而且还为此题诗一首,诗名为《由巴南赴静州》。
米仓一片,青葱翠绿的模样惹人注目。而那西斜的残阳呢,宛如在悠悠诉说着什么,又似带着无尽的哀伤在轻轻哭泣,那光影交织间,仿佛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不禁心生感慨,沉浸在这如诗如画却又略带哀愁的情境之中。
瓜藤之上,曾经那绵延不绝的瓜瓞,如今已随着瓜潮的落下而不再繁茂。往昔那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彼时的一切是那般生机勃勃,可如今却全然变了模样,再也不复曾经身处芳时的那番盛景了。
用这首诗去缅怀那位容颜俊美、仪态端庄且贵气十足、才华出众的太子吧。由于相关的这段传说,之后便有人猜测李贤和上官婉儿曾有过一段感情,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上官婉儿自最初追随武则天做事起,便拥有了李治才人的这一身份。虽说此身份可能只是徒有其名,并无实质意义,可不管怎样,这都并非是李贤能够轻易触及的,况且当时还有武则天在一旁时刻留意着呢。
上官婉儿前往巴州不过是在执行武则天下达的命令罢了。要知道,巴州那么遥远,倘若没有武则天的指令,她又怎会有机会去那里探望李贤呢?毕竟一切行动皆是源于武则天的命令。
在李贤离世之后,历经了11年的漫长时光,其灵柩方才由刚恢复皇位的唐中宗李显派人迎回,并以亲王规格陪葬于乾陵。又过了6年,唐睿宗李旦追封李贤为太子,且赐予其“章怀”的谥号。也正因如此,后世在提及李贤时,往往都称其为章怀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