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是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北齐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及展示,结合山西地区出土北齐壁画和其他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管理为核心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

01
场馆概况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基于北齐大臣徐显秀墓原址保护而建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计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包括展馆3830平方米,壁画保护研究中心1525平方米。
博物馆建筑外墙呈土黄色,以此来仿制成墓葬“封土”的样子,与徐显秀墓的原貌相辉映。


徐显秀墓距今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北齐时期壁画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大型墓葬,于2002年10月出土面世,保存了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面积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均实属罕见。

徐显秀墓不仅填补了中国北朝时期大型墓葬墓室壁画研究专门史的空白,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空前的成就,在其发掘、保护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经验成果更是中国墓室壁画原址保存等科技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


02
基本陈列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厅分为三个展示空间,以北齐壁画的展示为核心,解读时代特征,解读北朝至隋唐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

--- 别都华彩 ---
第一展厅名为“别都华彩”,以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为展示对象,突出了晋阳在北朝时候的重要地位,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风貌。








--- 一眼千年 ---
第二展厅名为“一眼千年”,是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部分,内容上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从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三个角度进行展示,详细说明了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来龙去脉。

展厅中的徐显秀墓壁画分三部分:墓道、过洞、天井内为仪仗队列;墓门及甬道两壁是仪卫;墓室为墓主人宴饮和出行等内容。彩绘各类人物180余、马匹7、牛车1、神兽8,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



壁画的画面图像与现实同大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徐显秀墓壁画不但是当时最高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完整地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排场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象史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空间。




徐显秀墓是展现古晋阳“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历史地位的实物依据,是太原地区展示北朝风采的重要地标。对于展现古晋阳在历史长河中,民族大融合和东西方交流中“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简易标美 ---
第三展厅名为“简易标美”,分别展出了太原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墓壁画、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三个部分,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北朝晚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系统认知。
九原岗门楼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该门楼图意义重大,引起古建筑学界的关注。




升天图包含了50多个神怪图像,其中有一批可以确定属于《山海经》,是目前发现最为完备和具有完整体系的北朝升天图像。狩猎图达70平方米,是国内发现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



娄叡墓驼队、群马图、门官图、鞍马游骑图、狩猎图等,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画出了人间百态。娄叡墓全墓壁画中有200余匹马的图像,无一重复,栩栩如生,鞍马绘画的水平可谓中古巅峰。壁画的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场面宏伟,色彩艳丽,构思和技法精巧。






水泉梁墓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展厅内打造了一座墓葬的形制,北壁是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左右为伎乐、侍从;东西壁分别绘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主图之外还以中远景的方式画出骑马仪仗队伍;南壁门洞两侧绘鼓吹图,生动再现了北齐社会历史风貌。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博山西、山西文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