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为:诗词大会夺冠,拒绝百万年薪坚持送外卖,后来在做什么?

勇敢的山雀 2025-04-14 09:16:37

外卖员跟北大才子PK谁会更胜一筹?

你一定想不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个外卖员会击败满腹诗书的北大才子。

那这个外卖员到底是侥幸还是有真才实学呢?

更让人意外的是,外卖员爆火后他竟然拒绝百万年薪,坚持送外卖。

如今多年过去了,他还在送外卖还是做其他工作呢?

父亲的厨房墙

1981年,雷海为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山村,父亲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在镇上司法所工作。

为了让儿子从小浸润书香,父亲把厨房的墙面变成了“诗词黑板”。每天清晨,雷海为揉着惺忪睡眼走进厨房,总能看见父亲新抄的诗句。

《题临安邸》《静夜思》这些诗句像一粒粒种子,在6岁孩子的心里悄然生根。

父亲教诗的方式很特别,他不仅要求背诵,还会讲述诗句背后的故事:李白醉后捞月的狂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悲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多年雷海为他回忆:“那时不懂诗,但总觉得读起来像唱歌。”

从北大梦到流水线

中学时代的雷海为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语文成绩常年稳居年级前三,他床头贴着北大的照片,梦想着考入中文系,成为像父亲那样满腹经纶的人。

然而高二那年,家中突遭变故,经济压力让雷海为不得不放弃高考,转而进入一所中专学习电工技术。

2002年,揣着中专文凭的雷海为挤上南下的绿皮火车。

在深圳的电子厂里,雷海为每天重复着拧螺丝、装零件的动作,流水线的轰鸣声中,他总会想起父亲写在厨房墙上的诗句。

有次工友见雷海为对着窗外发呆,打趣道:“想当诗人啊?”他笑了笑没说话,悄悄在工服口袋里塞了本《唐诗三百首》。

之后的十年,雷海为辗转上海、杭州,做过洗车工、快递员、餐厅服务员。

最艰难时,雷海为失业后睡在楼道,凌晨被保安驱赶,只能抱着铺盖躲进24小时便利店。

店员见雷海为蜷在角落看书,好心递来热水,瞥见他手中的《宋词选注》,惊讶道:“这年头还有人看这个?”

旁人眼中的“苦”,雷海为却品出了别样滋味。

送外卖的间隙,雷海为利用等红灯的几十秒背诗;暴雨天订单骤减,他就躲在天桥下默写《长恨歌》;甚至被客户投诉时,他也会用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宽慰自己。

有同事不解:“背这些能当饭吃?”雷海为指着电瓶车篓里的《李商隐诗集》说:“这是精神上的饭。”

参加诗词大会

2018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录制现场。

当穿着美团工服的雷海为走上台时,观众席响起窃窃私语。

主持人董卿问:“听说您每天要送60单外卖?”他腼腆点头:“但诗词让我觉得,送餐路上也有清风明月。”

谁都没想到,这个“外卖诗人”会一路杀进总决赛。

面对北大才子彭敏,雷海为展现出惊人的沉稳,当彭敏因抢答失误扣分时,雷海为抓住机会,用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破解关键题。

夺冠瞬间,评委康震拍案叫绝:“他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内力深不可测!”

老家亲戚劝雷海为:“赶紧接啊!送外卖能挣几个钱?”但他却在三天后悄悄回到杭州,继续穿行在熟悉的街巷。

有记者追到配送站,雷海为正蹲在路边吃盒饭:“诗词不是用来变现的,它教我‘看庭前花开花落’。”

半年后,雷海为再次让众人惊讶,他接受了成都某教育机构的橄榄枝,成为专职诗词教师。

第一堂课,雷海为带着学生们赏析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窗外玉兰花开得正好,他轻声念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台下少年的眼睛亮如星辰。

结语

如今,雷海为的课堂总是坐满学生,他不再需要背诵客户地址,却依然保持着送外卖时的习惯:随身带着诗词手抄本,等电梯时翻两页,地铁上用手机查典故。

有次课后,学生问他:“背这么多诗有什么用?”他指着教室外的梧桐树笑道:“看到落叶,你会想起‘草木有本心’;遇到挫折,能懂得‘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算不算用处?”

在短视频充斥眼球的时代,雷海为的故事像一泓清泉,他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诗意从不在远方,而在于如何把眼前的苟且,过成心中的山水。

就像他最爱的那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最平凡的土壤里,只要愿意坚持,终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华。

0 阅读:1

勇敢的山雀

简介:燕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