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宜宾叙州区泥溪镇居民杨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后
匆忙离岗失联
细心的老板察觉不对
立即拨打110求助
没想到的是
这个电话竟为杨女士避免了3万元损失
“喂,派出所吗?我的员工不见了
电话不接,信息也不回......”
当日下午三点
叙州区公安分局泥溪派出所接到超市老板报警
称其员工杨女士行为异常
下午没来上班
现在处于完全失联的状态
接警后
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此时杨女士已经离开
民警第一时间排查周边监控
并对周围群众进行走访

据超市老板介绍
杨女士中午接听了一通电话后
便离开超市
现在电话已经无法拨通
其家属也联系不上她
民警综合相关情况推测
杨女士极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
并且手机已被诈骗分子控制
于是立即根据杨女士的日常生活轨迹开展搜寻
当晚20时许
得知杨女士返回家中
民警火速赶往现场
面对民警的询问和家人的关心
杨女士始终不愿透露只言片语
也拒绝交出手机

经过民警和亲戚长达两小时的耐心劝说
杨女士最终交出了手机
此时民警发现手机处于“屏幕共享”状态
为确保杨女士账号资金安全
民警立即退出了共享状态
并将手机重启

据杨女士回忆
当日13时许接到了一个
自称是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
对方称杨女士涉嫌一起诈骗案
向其展示假的法律文书和警官证
威胁杨女士配合“资金审查”
并要求将名下财产转到“安全账号”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线上办案的”
为打消杨女士的顾虑
民警将其带回所内
结合各种真实案例
开展进一步的反诈宣讲
详细写下了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全流程

随后
民警第一时间帮助杨女士
删除了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
并帮助其及时修改了支付密码
成功避免了3万元的经济损失
同时民警在杨女士的手机上
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了实时预警功能
全面筑牢防诈屏障
“要不是你们来得及时
我卡里的3万块钱就没了!”
醒悟后的杨女士对民警的及时劝阻连连道谢
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更加警惕
不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
冒充公检法诈骗
揭秘话术陷阱

突然接到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电话
能够准确报出你的身份信息
说你涉嫌重大案件
上面正在查办
刚进骗局就处于弱势地位的你
怎能不慌张?
今天
小编教你如何识破
这类环环相扣的骗局

诈骗套路揭秘:
获取信任:诈骗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等,然后冒充公安局、检察院、社保局等公职人员与受害人主动联系取得信任。
威逼恐吓:诈骗者会通过严厉的语气,谎称受害者涉嫌参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受害人配合警方调查,并强调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失去判断力。
伪造材料:诈骗者可能会通过聊天工具发送伪造的“逮捕证、通缉令”等材料,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视频,向受害人展示虚假办公地点,击溃受害人心理防线,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违法犯罪。
资金转移:诈骗者以配合警方调查为由,利用受害者想尽快自证清白、洗脱罪责的心理,循序渐进向对方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达到骗取钱款或盗刷当事人各类财产账户的目的。
来源:宜宾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