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种蛋消毒术,南方梅雨季节,孵化场湿度控,参数调整关键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地形的特殊性常常导致较为复杂的气候状况,特别是那恼人的梅雨季节。对于家养鹅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培育种蛋方面。咱们都知道,鹅可是有不少优点的。鹅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几个月就能达到一定的出栏体重。而且鹅肉营养丰富,鹅蛋也是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有一定需求。
就拿我邻居老李来说吧,他在村里养了好几年鹅了。以前啊,没太注意种蛋消毒和孵化场的湿度问题,在南方梅雨季节的时候,种蛋的孵化率就特别低。老李就想不明白,为啥同样的鹅,同样的养法,就因为这个季节,蛋孵出来的小鹅就少很多呢?其实啊,这中间的学问可不小。
咱们先说说种蛋消毒的重要性。鹅蛋表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病菌和微生物。要是不消毒就直接孵化,这些病菌就可能感染胚胎,导致胚胎死亡或者发育不良。在正常的孵化环境下,一个处理得好的种蛋孵化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左右,但是如果种蛋带有大量病菌没有被消毒,在南方梅雨季节那种潮湿又闷热的环境下,孵化率可能会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我有个朋友在网上分享他的经历,他在一个北方的养殖场工作。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干燥,在这种环境下,种蛋如果不消毒,可能还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孵化率,可是一到南方的梅雨季节,同样的操作,孵化率就降得很厉害了。
再说说南方梅雨季节对孵化场的湿度影响。南方的梅雨季节那湿度可真是大得惊人。连续好几十天都是阴雨绵绵,空气湿度经常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高湿度的环境对孵化场来说可不是好事。孵化鹅蛋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湿度的,一般来说,在孵化的前期,湿度最好能控制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到了后期的时候,湿度可以适当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要是湿度一直居高不下,就像老李遇到的情况,种蛋就容易受潮,表面的油脂可能会被破坏,这也会影响胚胎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孵化率。
咱们再聊聊孵化场湿度控制的一些方法。在一些南方的养殖场,为了应对梅雨季节的高湿度,会采用除湿设备。比如说有一种除湿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的湿度。但是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湿机的工作参数怎么调整是有讲究的。就像我听说南方有个养殖场,老板是个新手,买了个除湿机,但是不会调整参数。刚开始按照说明书上的大致数值设置,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根据养殖场的实际面积、门窗数量、通风情况等因素,对除湿机的运行时间、湿度设定值等参数进行了重新调整,才把这个湿度问题慢慢解决了。
说到这,又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不同绿植在南北方环境的差异对鹅养殖的影响。就像绿萝和龟背竹,绿萝在北方的室内养着还不错,它耐旱性相对强一些,对湿度的要求不是特别高。龟背竹就不一样了,它是比较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到了南方那种湿度高的环境可能长得更好,但要是湿度像北方冬季那么低,它的叶子就容易发黄干枯。这就可以类比到鹅养殖上,在南方梅雨季节,鹅舍周围的绿植如果选择不当,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湿度和通风情况。比如说种了很多喜湿的菖蒲,在梅雨季节可能就会让鹅舍周围更加潮湿,不利于鹅蛋的孵化和小鹅的生长。而如果种一些像薄荷这样在南方比较耐高温高湿的植物,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小环境的空气,又不会过度增加湿度。
还有一个地区的南北差异对鹅养殖的影响。我有个北方的朋友,在山东有个养殖场。他跟我说北方的鹅养殖在冬季是个挑战,因为天气干冷。鹅舍的通风保暖要特别注意平衡。而南方的朋友就面临像梅雨季节这样的高湿度挑战。有一次,南方的一个养殖场李老板来山东参观学习,他对山东冬季鹅养殖的一些防寒保暖措施很感兴趣,但同时也感慨南北差异实在太大,他回广东后还得重新想办法应对他那里的特殊情况。
另外,在南方的养殖场孵化鹅蛋的时候,还得考虑到通风问题。湿度太高的时候,如果通风不好,那种潮湿的空气就会在鹅舍里积聚,让鹅蛋和小鹅处于一个很不利的生长环境。但是通风也不能太大,不然容易使鹅蛋表面的温度骤变,也会影响孵化率。我记得有一个网友在网上发帖说,他在广西的一个养殖场帮忙孵化鹅蛋。开始的时候,他就只想着降低湿度要多通风,结果搞得鹅蛋上的温度忽冷忽热的,好多蛋的孵化都失败了。后来在一位老养殖户的指导下,他才学会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通风量。
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温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虽然是梅雨季节,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升温的情况。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同时存在,这对鹅蛋的危害就更大了。就像那种密封太好的保温箱,在温度升高的时候,里面如果没有很好的散热措施,再加上本身湿度大,就像一个蒸笼一样,鹅蛋在里面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我知道有一个南方的养殖场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是夏天还没到,但梅雨季节里偶尔的升温,让他们一个保温不好的孵化室里的鹅蛋孵化率大幅下降。
对于家养鹅来说,除了孵化场的这些参数调整,在养鹅的日常管理中也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比如鹅的饮食,在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可能会让鹅食欲下降。这就需要养殖户调整饲料的配方和投喂方式。我在湖南认识一个养鹅户,他说在梅雨季节,他会把饲料里多添加一些开胃的草药,像陈皮、山楂之类的,来提高鹅的食欲。
从鹅蛋的收集到放入孵化场这个过程也很有讲究。在梅雨季节,路面上可能会有积水,如果鹅蛋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沾上污水,那病菌就会更容易附着在上面。所以运输鹅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容器的干净、干燥,并且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种蛋的保存。如果种蛋不能及时放入孵化场孵化,在梅雨季节也要找个合适的保存地点。这个地方不能太潮湿,温度也不能忽高忽低。有的南方养殖场会把种蛋放在专门的种蛋库,这个库里面有除湿设备、温度控制系统等。但是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也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不断调整的。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说湿度控制。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问题,还和整个孵化场的布局、设备的合理使用等都有关。比如说,孵化场的排水系统如果不好,下雨之后积水排不出去,那湿度就很难降下来。我就见过南方某个比较老的养殖场,因为排水管道老化堵塞,一到下雨天,整个养殖场就像泡在水里一样,孵化率自然是非常低的。
另外,不同的鹅品种可能对湿度和孵化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太一样。像狮头鹅这种比较大的品种,它们的种蛋可能更需要稳定一点的湿度环境。而一些体型比较小、适应性可能更强的鹅品种,在湿度波动稍微大一点的情况下可能还能勉强维持一定的孵化率。但不管是什么品种,合适的环境都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孵化场的卫生情况。在梅雨季节,细菌和霉菌更容易滋生。如果不及时打扫孵化场,这些有害微生物就可能污染鹅蛋。我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一个南方的小养殖户,因为舍不得花钱请人打扫孵化场,结果梅雨季节过后,孵化率低得可怜,损失惨重。所以啊,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养殖场,卫生工作都要做好。
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养鹅的新手来说,可能对这些细节还不太了解。像我有个远房亲戚,他在福建想创业养鹅,但是他对很多养殖的技术都不懂。我就跟他说,除了要关注种蛋消毒、孵化场湿度这些技术问题,还要多和当地的养殖户交流经验,还可以参加一些当地的养殖技术培训讲座。
在南方梅雨季节养鹅和孵化鹅蛋确实有很多挑战,但只要我们把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不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养殖场的方法,还是能够提高孵化率和鹅的养殖效益的。
说到这儿,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啦:在南方这样复杂的梅雨季节环境下,你们觉得是传统的经验方法对提高鹅蛋孵化率的作用更大,还是现在新的一些科技设备和方法更可靠呢?这是值得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毕竟每个养殖场的情况都不一样,经验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