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予55位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之后又分别于1956年、1958年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将军衔,总计57位将领为上将军衔。在这57位将领中,有三位起义将领荣获上将军衔,分别是董其武将军、陈明仁将军、陶峙岳将军。

董其武
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1899年生,早年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参加过北伐、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以及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1949年率绥远省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又担任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于1951年率部赴朝作战,组织部队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回国后担任第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

陈明仁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人,1903年生,早年曾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后在第一、第二次东征等战斗中因作战有功不断获得晋升。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了九江保卫战、桂南会战以及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等,但解放战争时期所部被调到东北战场,1949年率部到长沙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期间与程潜接触较多,同年8月4日与程潜等率部通电起义。1950年率部赴广西执行剿匪任务,1952年所部改编为水利工程队司令部后领导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同年10月任第55军军长并率部开赴广东湛江担负边防守备任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陶峙岳
陶峙岳是湖南宁乡人,1892年生,早年曾入湖南陆军小学堂、武汉陆军第三中学、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以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曾参加过武昌起义以及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拥护“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曾率部驰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拥护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为稳定新疆局势、缓和民族矛盾作出贡献,期间他协助营救并护送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49年9月率驻新疆10万军政人员起义,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领导部队屯垦戈壁、建造城市,使新疆逐渐走出贫困,成为闻名的农业示范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于90岁高龄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任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12月26日在湖南长沙病逝。
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我党主张日益深入人心,大批爱国将领毅然率部起义,之后他们大多又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