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震将军

杨弘观察过去 2025-04-10 14:08:35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至1958年共有57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而曾经的一位湖南浏阳少年——王震,也在1955年授衔时获得了这份特殊的荣誉。

王震,湖南浏阳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王震将军于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浏阳北盛仓乡马跪桥村的一户佃农家庭,自幼便在家庭劳动中练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精神。少年时期的他就已经到长沙当铁路工人,当时大革命已经轰轰烈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他逐渐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从工人运动的纠察队长,到逐步加入共青团,最后于1927年5月入党,从此开启坚定的革命生涯旅途。

大革命失败后,他不惧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且毅然辗转多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根据地斗争中始终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在配合反“围剿”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委,期间与军团长萧克率部西征,在艰苦环境中突破敌人层层封锁、层层堵截,最终于同年10月与贺龙、关向应部成功会师。后相继担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中央军委分会委员等重要职务并参与指挥了十万坪战斗、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为创建、发展和巩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1935年为摆脱敌军,再次踏上征程,进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后最终于1936年7月初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胜利会师,不久随部编入红二方面军。在此期间,王震将军与其他革命同志一道坚决执行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随后顺利抵达甘肃,见证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抗战爆发后,王震将军先后担任第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等职,不仅在抗日前线作战中取得重大战果,而且在此期间率部屯垦南泥湾,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动力,硬是最终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段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至今还被我们所歌颂与学习。1944年担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再次奉命踏上远征征程,率领部队克服说不尽的重重困难,途经8个省份,先后突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作战超300多次,跋涉两万余里后于1946年胜利返回延安,这一伟大行动被毛主席称为“第二次长征”!

抗战胜利后,王震将军出任了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为部队突围成功、保存我军主力立下汗马功劳。后继续出任多个重要指挥员职务,先后参加了吕梁、汾孝、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陇东三边战役以及榆林、沙家店、澄合、永丰镇等诸多战役战斗,尤其是在澄合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并多次负伤不下火线,树立了良好的指挥员榜样。1949年我军进行改革整编后,王震将军先后担任了第一野战军第2军军长兼政委、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并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一路所战披靡,直至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继续担任新疆地区重要军政职务。在面对复杂局势情况下以果断、迅速之行动作风稳定新疆局势,并创建生产建设兵团,积极屯垦戍边,开展地区生产。1954年担任了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为我国铁路建设以及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56年后担任农垦部部长,以披荆斩棘、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为国家农垦事业的建立、发展作出不朽功勋。

在特殊年代的王震将军,依旧保持革命本色。在随后的革命岁月里,王震将军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多方面影响和作用,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尊重与爱戴,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军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