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乌三方在沙特利雅得达成有限停火协议,却暴露特朗普政府战略收缩——根据3月25日三方声明,仅能源设施停火与黑海航运安全两项共识落地。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方明确表态欢迎第三国介入斡旋,沙特与土耳其成为最可能选项,但地缘博弈天平已向安卡拉倾斜。
作为会谈举办国,沙特在能源设施停火领域具备天然优势。该国每日980万桶原油产能和全球最大石油公司阿美,使其在能源安全议题上拥有话语权。美方承诺帮助俄化肥重返国际市场,背后是沙特主导的OPEC+减产框架下的利益置换。但沙特介入局限明显:其与乌克兰无历史斡旋经验,且王储小萨勒曼更关注也门停火等中东事务。
相较于沙特,土耳其的斡旋资本更为扎实。土耳其曾促成俄乌签署《黑海粮食协议》,建立敖德萨-伊斯坦布尔-全球市场的“海上粮道”,累计运输3280万吨谷物(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尽管该协议于2023年7月终止,但土耳其保留着与俄乌军方直接沟通的渠道。更关键的是,土耳其掌握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权——每年4.8万艘商船经此通行,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29%。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近年构建起独特斡旋网络:美俄代表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秘密会谈;3月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安卡拉敲定无人机合作协议;两周后,俄外长拉夫罗夫赴土磋商叙利亚局势。这种“同时与美俄乌握手”的外交姿态,使其成为三方均可接受的调停方。
此次停火协议范围缩水,反映特朗普政府策略转变。原计划推动的“全面停战”因乌克兰坚持领土诉求搁浅,转而寻求能源与海运两大经济议题突破。美方承诺为俄化肥出口扫清障碍,实为缓解全球粮价压力——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年全球小麦库存将降至2.1亿吨,创9年新低。
这场斡旋博弈揭示现实:当美国无力独自掌控棋局,土耳其这类“非西方调解者”正成为危机管理的关键变量。而对于深陷大选压力的特朗普来说,能在黑海开辟“有限安全区”,或许已是当前最佳政绩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