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热搜上挂着一个词条:“清华1块钱一碗的白菜粉丝汤”。
有清华大学的学生,晒出学校食堂卖的汤:
鲜美清爽的白菜粉丝汤,一碗满满的都是料,只要1块钱。
而旁边的炒芹菜叶更便宜,只要5毛钱就能买一份。
还有1块钱一份的素炒圆白菜、炒胡萝卜;
炒绿豆芽、肉末白菜......
要知道,这可是2024年的物价啊。手机爹这是我不想吃吗?明明是我分数不够。
评论区里,更是有学生晒出了自己花7.3元买的两素一荤一饭,还有一杯酸梅汤。
而紫荆食堂看上去营养美味的“穷鬼套餐”,更是只要6.25元。
有学生发了张清华食堂的早餐价目表,每样东西都是便宜到离谱:
2毛钱的各式小菜,4毛钱的油条和豆浆,5毛钱的小米粥和煮鸡蛋,6毛钱的包子和花卷......
如果想吃面包了,也不用去校外被“面包刺客”刺痛,学校卖的各种烘焙糕点均价3块钱左右。
有清华人出来科普:“清华的每个食堂必须保证有5毛钱的菜,而且允许买半份。
米面粮油蔬菜全部有定点基地生产供应,老师也不能蹭学生的伙食补贴,刷饭卡时会自动加价20%。”
果然好的学校就是不一样,生怕学生吃不饱,想着法儿给你补贴伙食费。
02更令人眼红的是,好吃又便宜的食堂,只是考上清华所带来的福利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有学生晒出自己在清华校医院拔智齿的真实经历,居然只花了3块钱:
挂号2元,拔智齿+消炎药一共1.13元。
要知道,这要是在外面的医院拔智齿,随随便便都要几百、上千了。
有清华本科生晒出新装修的宿舍:
纯木色和白色的清新搭配,上床下桌、衣柜、书架应有尽有,床垫看上去也很高级。
而研究生宿舍看上去就更舒适了:
清华的学生在开学报道时,就可以领各种迎新礼包领到手软:
从帆布袋、polo衫、手环、文件袋、小熊这样的周边,到洗衣液沐浴露这样的日用品,应有尽有。
有学长出来作证:来清华连衣服都可以不用买,4年领了十几件衣服,春夏秋冬都能领。
喜欢健身的,学校甚至还有室内滑雪馆;
健身中心,每天的团课安排得满满当当。
还能报名学校免费的冰壶对外交流活动,教学的老师就是国家队队员,学校的体育老师title一个比一个牛。
有人发帖感慨:《清华真是一个资源过剩的地方》。
学生随便就能进入一个会场蹭点心吃,台上好几位学界泰斗、大厂高管在分享经验。
各种展览、讲座、音乐会,都不用票,也不用预约,感兴趣就进去看看,大家也都习惯了。
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不会告诉你,考上名校是你最大一次占国家便宜。
在名校,你会遇到众多院士级别的教授,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将使你终身受益。
名校保研率更高,让你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众多知名企业校招,也往往只在名校设点,让你在求职时拥有更多选择。
如果你稍加努力,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和补贴将如潮水般涌来。
最重要的是,你将收获一个更高质量的圈子,名校帮你筛选校友,让你遇见同一频率的人。”
是啊,考上名校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一张漂亮文凭。
而是能让你置身于优质的资源和平台中,与强者同行,和智者同频,挖掘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认知驱动》一书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镜像神经元。
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每天要见哪些人、做哪些事,这些人和事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与言行。
因为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学着做。
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学习某项新技能时,我们也去学的可能性就更大;
当身边的人在痴迷于某类游戏时,我们也跃跃欲试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些都是潜意识活动,我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受影响。
就像脑神经研究专家拉亚·博伊德博士在TED演讲中所说:
“你和你的可塑型大脑不断地被周围的世界塑造,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在改变着你的大脑。
这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也可能造成更坏的结果。”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名校的环境、氛围,带给你的耳濡目染,也许就是你努力读书的意义。
很多人会高估了考名校的难度,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所能触达的边界。
但事实上,没考进名校前,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而这股能量将伴随着你的一生。
有女生晒出了自己考研时期刷过的题、读过的书、一天一根的笔芯和变形的中指。
二本出身的她,用一年时间备考,真正沉下心来做这件事,终于以4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985大学。
评论区里,有人也晒出了自己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从安徽农村到清华博士生,他用了整整21年,没有人知道他的不容易。
中国人有自己的垫底辣妹,无论现在处于什么能力、水平,我们都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这样一段话,振聋发聩: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考上名校的过程,就是你挖掘自我潜能、重塑自我、战胜恐惧的过程。
很多人一旦尝到了拼尽全力后成功的滋味,就会彻底上瘾,未来面对人生的任何关卡或挑战,都不会轻易退缩。
上名校就成了那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让你真正脱胎换骨的,是你为之奋斗的过程。
所以啊,如果你的心里也有这样一个考名校的梦想,不如狠下心逼自己一把。
就像加缪所说:“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我会一直阅读,一直痛苦,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的喜悦。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一生中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一件事。”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2000届北大的我,今年五四带高一的儿子回校,吃食堂肉包从两毛涨到5毛,酸菜鱼16一盆。可惜孩子在没机会上北大了,比我们当年卷多了。[捂脸哭]
读书不就是为了享受更多的资源吗?自己能力不行就不要酸了,如果人人都能成精英那么还用挤破头吗?以后低端局越来越少了,孩子之间的资源争夺战会更加残酷,无关男女,只是为了生存,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连生存都困难就得自己努力了,不然像日本一样,70碎了还得挣钱养家,一家四世同堂,是为了省钱。
大学越好,饭菜越便宜
这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也叫马太效应[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以前学校的饭菜很便宜,脉动还有半年过期的1块钱,纯牛奶也是1块钱1盒。回家的时候别的学校同学说他朋友败家一定要喝脉动,不喝矿泉水。我说我们学校穷人都喝脉动,比矿泉水便宜还量大。。。。。
怪不得培养了那么多精致利己者
朱令吴今。
我儿子在普林斯顿听诺奖获得者上课,还合了个影
我去 大学校格局就是不一样哈🌚[捂脸哭]
一个大国的最高学府,不这样才是新闻[汗]
国家给学生的补助,教师都不能去蹭。当然有些高校会让教师存一百几十当一百用,把补助金额补上才能去学生餐厅打饭。
确实约好的大学吃饭越便宜,国家补助确实多。但是国家不能亏,凡事出国的补贴钱全部交回学校,物价就按北京最繁华地区的标准就行。
大家都在搜如何考上清华
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一种不公平。
想想学校那两块钱一个的包子[捂脸哭]
一年拔三百多亿教育费,吃饭还要钱?
是我不想考吗?是我考不上。[哭哭]
考上过清华,听你说的于是去吃了一下,真的不好吃,所以退学了,现在在毛田大学,地道、好吃多了[点赞][点赞][点赞]
羡慕
孩子们,努力考去吃看看,再回来告诉姨姨好不好吃[哭哭]
北京农业大学也很好吃[呲牙笑]有免费的汤和粥,还很足料
高阶层才能享受到,好单位里面蛋奶肉自助,一顿不超过十元
国家一年给他们多少教育经费!不缺钱什么都能做得好
从拔牙这个事来看,正常的医疗成本屏气没有高到离谱,那为啥还有好多百姓家庭看不起病,发生那么多的悲剧。你品,你细品,不是社会冷漠了,是人心凉了。
2001年我们食堂就这个价位了
这个学校很冷门,我身边都没人去[捂脸哭]
有人问我读书的意义。
实际上食堂有限制,只是其中个别餐厅便宜,你还不一定能进,其他和外面差不多
我一直以为两个菜十块钱很便宜呢 现在看来确实是我没见识了🤐🤐
清华也用密胺餐具吗
有补贴吧应该
没人挪用这个钱去给自己发福利吗,不应该啊 他们连农村儿童营养餐补贴都敢伸手
夸也好骂也罢,能聊的挺多,可惜我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