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共享经济正在渗透日常生活。今天上午,在部分北京公交站台附近出现了一排排的小马扎,马扎平面上有二维码,边缘位置写着“共享马扎”的字样,市民扫一扫便可取用,不少人纷纷表示,这些小马扎真是亮瞎眼了。
为什么共享经济这阵风吹得如此猛烈呢?这些共享项目都会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吗?实际上,就如同80年代的“投机倒把”,90年代的“皮包公司”,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中介服务。在“无处不共享”的发展态势下,共享经济从业者的理念是,创造一个共享项目,吸引各界关注,进而吸引投资,继续疯狂扩张,再吸引投资,最终实现上市套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以今年最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为例,共享单车倒闭潮已开始涌来。今年6月中旬,悟空单车和3Vbike先后宣布退出市场,8月初,在南京市场上挣扎了近8个月的町町单车运营方也人去楼空。烧钱不能烧一辈子,掌握不了市场必要需求的话,这些共享项目最终能否活下去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