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新周刊官方账号发文《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文中表示,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严重流感不幸去世,终年41岁。
文中写道——
2025年2月4日,新周刊永远地失去了一位亲爱的同事、朋友。她叫吴玉燕,大家都叫她“玉燕”或“阿燕”。
她是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担任新周刊校对近16年。她生于1984年,广东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长女、两个孩子的妈妈。很多同事记得她的笑容、她皱起的眉头、她改过的文稿。我们想念她。
去年玉燕刚生了二胎,8月休完产假后恢复工作。2025年1月,一场毫无征兆的流感打断了她如常的生活。她起初打算吃药缓解,后来反复高烧不退,只能住进医院。
10天后,她被确诊为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转到ICU。玉燕的先生说,她每天在病房醒来,都会问同一句话:“我什么时候能回家?”
进入ICU第三天,玉燕的病情迅速恶化,身体指标骤降。还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言语,她便与所有关心她的人匆匆作别。
流感是什么? 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01、普通感冒症状
典型的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流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
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流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不一定是细菌感染)。02、流感症状
流感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跟感冒类似,重者则会有并发症。
对流感掉以轻心,可能导致高危人群忽视疫苗接种或抗病毒药物的及时使用,进而引发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例如,因忽略疫苗接种,使流感引发严重综合性疾病,导致儿童死亡;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为隐匿,但在临床,不少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可能导致老年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甚至无力回天。
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在临床,如果非要鉴别是由何种病毒造成的感冒,方法可以有病毒培养、抗原检测和PCR。
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及时进行检测,随着疾病的发展,两者的症状上还是可能出现一些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即使是健康成年人,流感感染后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由此造成和引发的暂时性劳动力丧失或生活质量下降,也更强烈一些。
警惕这些流感并发症流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2月3日,中国台湾明星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的消息冲上热搜,“流感”也变成热搜词条,令人惋惜。除了肺炎,流感还有这些并发症也要当心:
1.心脏并发症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约占成人流感的 12% ,但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罕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流感导致成人脑炎、脑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总体上不常见。
3.肌肉骨骼并发症
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极度肌痛、无力、尿色加深)更常见于儿童。虽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见。
4.中毒性休克
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跟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5.合并感染
包括肺炎(其它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对于发热超过 3~5 日、退热后再次发热,或病程 3~5 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得了流感后怎么办?A、自我判断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15~65 岁),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此时不需要流感检测来确诊。自购抗原家庭检测也是一种选择,但受采样技术影响,阳性的准确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 50%~70%,有需要明确诊断时,在 1~2 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约 3 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 10~14 日(年纪大、免疫力低下恢复时间更长),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或者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B、疑诊或确诊流感时
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①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 2 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②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 2 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③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 3 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重症或病程超过 2 天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C、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
病程在 48 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轻症流感可以自愈,药物可以缩短病程,但同时有增加耐药风险。
如果病程已经超过 48 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划重点——
流感危害可以很大,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对高危人群尤为致命,因此,一定要重视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的 9 月和 10 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但即便在 10 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是可以接种的。
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预防流感要做好这两件事01、第一件事: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接种疫苗任何时候都不迟。
优先推荐以下八大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孕妇;•6~59月龄儿童;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如果有老年人基础病的,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的,还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一旦继发感染可以有效预防。
02、第二件事:做好防护
预防流感,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掩口鼻、少聚集等个人防护少不了。
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平时养成不用脏手触摸眼、鼻、口的好习惯;室内要常通风,建议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当前流感流行季节,建议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确实要去时建议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扔到有盖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当前流感流行季节,老人、儿童、孕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尽可能减少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戴好口罩。
来源 极目新闻、新周刊、新华网、科普中国、广州日报
肝肾还在吗?
是不是新冠后遗症
喵了几针?
算工伤不[抱抱]
如果看老中医,极大概率不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