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志愿军》第二部,这部低成本网大,或许才是真正的战争大片

妙之评过去 2024-10-02 19:42:34

作为一个专注于研究历史战争电影的资深老饕,雨田君早已被这几年所谓很多的“诚意之作”所伤透。一年又一年的宏观巨作,大明星助阵到头来却是萝卜开会。

而相反,很多没有能进影院大银幕的所谓“网大”电影,却是诚意满满。

比如,本期雨田君要和大家聊的这部电影——《冲锋》。

没有什么流量大咖助阵,也没有什么大的的场面巨作,一个讲述我军三野王牌第20军58师,杨根思连在二次战役中的一场阻击战的小战役,却带给了雨田君一场久违的震撼。

而之所以这部电影,能这么受欢迎,无非是就是两个字:

真实

因此,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个小制作,却带有诚意的《冲锋》。

《冲锋》剧照

道具细节满满,真实还原历史

首先,相对于其他国产战争电影更为真实的是,对于历史道具和细节的还原上堪称是完美,一点都不输那些经典的电影。

就比如很多人在网上很多争议的——志愿军身上穿的50式军服和——大檐帽。

这个大檐帽,无论是东北边防军还是我军的野战部队都是普遍装备的。

而戴着大盖帽(非棉帽)入朝的确实也在志愿军前期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

在抗美援朝还没开始之前,未雨绸缪的我军也在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虽然尽可能加强冬季装备。为此,当时黄克诚大将长官的总后早7月份,就命令各军区后勤部赶制冬装等御寒装备。截止入朝前,已经为东北前线准备了34万套棉衣、,36万双棉皮鞋,40万-70万件棉手套、棉帽和棉袜子等,但哪怕是后勤加班加点,也仅仅够第一批入朝部队使用。

等第二批入朝部队(9兵团)在11月份入朝的时候,物资已经所剩无几了,特别是后来才到来的20军,冬装紧缺情况更甚。

《长津湖》中的9兵团也是东不足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

“1950年11月6日,在沈阳车站,担任东北后勤司令的贺晋年少将,见到20军将士身着棉衣,头戴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在震惊和心疼之余,立马找来了负责20军后勤的副军长廖政国(开国少将),要求停车2小时以便补充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20军除了直属部队和60师之外,剩下三个师——58、59和89师都没下车,只能在停车间隙里就近补充附近仓库的厚棉衣和棉帽。”

因此,率先入朝的杨根思所在的58师,大部分将士都没来的及将自己的大檐帽换成大棉帽。

从辑安入朝的20军,注意看他们的帽子

其实,有很多讲述抗美援朝电影中也出现过“大檐帽”的影子。

比如,在《长津湖》中,在电影刚一开头是时候,美军的舰载机越过鸭绿江沿岸,轰炸我边境的时候,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地勤人员就是穿着50是夏季军装,头上戴的就是大檐帽。

《长津湖》里面的东北边防军

在勉强算及格的抗美援朝电影《我的战争》中,张佑宁饰演的角色在从前线回国的时候也是带的50式大檐帽。

《我的战争》里面即将回国的主角

另外,在穿着上还有一个隐蔽的细节。

都知道,我军入朝作战,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去的并非代表我军,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均被命令不能不佩戴“八一”帽徽和带有我军标识的胸章。根据规定:

入朝前,所有志愿军必须将以前代表我军的帽徽、胸章等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

《冲锋》中,3连在入朝的时候,自然也是将这些身份标识都放到了国内。

《冲锋》里面的帽徽和胸章

无独有偶,在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指导员老梅在出国前,还将全连的胸章、帽徽全部集中起来交给后方人员。更人悲壮的是,这些东西却成了烈士们在国内的“遗物”。

《长津湖》中同样的胸章和帽徽片段

除了军装的高度还原,在装备道具上也很好的复原了9兵团,特别是20军的装备情况。

入朝的志愿军9兵团是日美杂械部队,步枪中有85%是日式38步枪,除了日械的步枪之外,主角所在的20军还装备了部分冲锋枪和卡宾枪,这一点道具给予了说明。

3连的三八大盖

《冲锋》中3连在装备上还有一款轻机枪,那就是日军的99式轻机枪。

很多人会纳闷?日军的轻机枪不是歪把子么,其实在抗战时期日军的歪把子还不如我军常用的捷克式以及后来的勃然轻机枪(布伦轻机枪加拿大版),在装备充足的是时候,歪把子我军压根不会用,但他的兄弟99式却因为射击精度高,一直在我军中服役,故而带上99式轻机枪是肯定的。

99式重机枪

除了枪,还有炮。

在电影中,美军曾利用自己的师属榴弹炮对3连阵地进行轰击,而这些炮正是美军的M2型105毫米榴弹炮,剧组除了在道具上进行还原之外,在105毫米炮开炮瞬间居然有后坐力,这可是秒杀很多国产战争剧。

终于看到会有后坐力的火炮

要知道,很多号称大场面的作品,比如新版《大决战》和口碑之作《跨过鸭绿江》中,我军重炮开火就是炮管冒烟,一点后座都没有,让人看了一眼假……

《跨过鸭绿江》中的塑料火炮

在炮轰3连阵地的时候,美军还拿了坦克进行炮击,不过这个美军的坦克是开到一个斜面上,利用土堆形成的高度仰角朝3连炮击,这个土办法也是抗美援朝过程中,美军针对半岛山地作战时经常使用的方式,目的就是欺负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手段,将坦克当成固定炮台。

美军利用坦克炮击3连的阵地

当然,电影毕竟是小成本制作,在大檐帽的设计中还是和我军50式有很不小的差别,比如帽顶太直和平了有点像英式檐帽。用时一些战争场面和爆破场面上还是有点瑕疵,但这个已经超过很多很多自诩大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剧……

剧中的大檐帽还是和真正的50式有差别

小场景,立意大格局

另外,相对于现在诸如《志愿军》三部曲这样的大场面制作的电影来说,小成本,小故事和小场面,却能让“冲锋”的立意很好的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举一个例子,很多人进入电影院看了《志愿军》前两部之后其实都是一脸的懵圈。

光是肾上腺和战争场面飙升,但实际上2个多小时的电影讲了一个什么事,大部分人是不清楚的。就以第一部为例,一会是联合国会议、一会又是决定出兵,一会又是李想一家和松骨峰,故事过于松散,这让很多历史薄弱的人看了是一脸的蒙。

一部好电影,是要将故事和背景讲清楚,而不是深入浅出。

《志愿军》剧照

而反观《冲锋》,它的做法则是非常讨巧,他其实借用的是吴京《长津湖》的模式,虽然背景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可故事的主体是第七穿插连,而这部电影同样是以我军英雄连队——杨根思连为故事主角。

《长津湖》的主角——第七穿插连

这样的小故事好处就是能浅入深出,通过直白切入将故事完整进行传递,在“冲锋”中当杨根思牺牲之后,电影切换到新时代下的20集团军杨根思连,同一个连队,两个年代的交织,让人看了不仅热泪盈眶。

让我们看到今日,哪怕是和平年代,我们也没有放弃对英雄连队的传承。

精锐的杨根思连

在电影中的3连战士们,他们也是人,战士喜子在第一次作战中也会胆怯,在影片开头作为连长的杨根思也说在战场上要活着回家。

但他们想活着结束战争,但他们从来不怕牺牲,当一个韩军向他们扔手榴弹的时候,他们也会舍身为战友用身体挡住手榴弹,在部队伤亡过大的时候,杨根思也会召集D员先上。

这才是志愿军

这也让雨田君想到了一个网络段子

“为何我军很多退役士兵不像美军士兵,很少有战争综合征?答案就是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我军在战场之上知道的是为何而战,他们在战场上想着的是战友是身后他们需要守卫的家人……”

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志愿军

再说回“冲锋”,小故事,小成本却能很好的立意这个“志愿军”这个故事背景和格局,也让其比很多所谓的大制作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细节满满和高度还原的场景,确实比很多所谓的流量电影更有记忆点

3 阅读:1325
评论列表
  • 2024-10-07 21:18

    志愿军IP算是被陈凯歌夹带的私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