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文东(图来自网络)
我是山东潍坊人,今年65岁。1978年,我入伍参军,成了一名战士。在部队的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1980年,我调到了团部机关,成了团部的一名公务员。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战友王朝阳,他和我一样,也是山东人。他比我早一年入伍,是团部的卫生员。
王朝阳性格很豪爽,我们俩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聊天、吃饭。有一次我们吃饭时喝了些酒,王朝阳喝醉了,告诉了我他家里的情况。他家里很穷,父母身体都不好,还有一个妹妹要读书。他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寄给了家里。
他在部队里没什么朋友,人家喊他吃饭,他没有钱回请,所以很少参加,后来大家也就不喊他了。王朝阳和我走得近,是因为我不喜欢热闹,经常独来独往,他觉得和我相处没有压力。
如果不是王朝阳喝醉了,我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些事。不过我也挺庆幸他酒后吐真言,让我更加了解真实的他。
1981年,部队调整干部编制,王朝阳因为学历低、表现一般,没有得到晋升机会。他很失落,工作也变得消极起来。有一天晚上,我正准备休息。王朝阳突然敲门,想和我说说话。
他欲言又止,总是说着其他话题,我觉得不对劲,问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们是朋友,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王朝阳红着眼睛说,他确实遇到事了,他本来准备转业回山东老家,谁知打电话给家里时,得知他父亲生病,家里没钱看病,他妹妹又要交学费,他母亲正为难的哭,打算让他妹妹嫁人,筹钱给他爸看病呢。
王朝阳舍不得妹妹就这么放弃学业,可他又拿不出钱来,实在没办法才找到我,希望我能借给他2000块钱应急。王朝阳从来没有问别人开口借过什么,我知道,他是真的遇到难处了才会向我求助。
那时候,200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我两年的工资。但是考虑到王朝阳家里的困难和我们的战友情谊,我还是答应了。我自己没这么多钱,只好先从其他战友那里周转。
王朝阳感动不已,当即写了一张借条给我,上面写着:本人王朝阳向好友郑文东借款2000元,一年后一定归还。
借条后面署上了他的名字和日期,我看后有些感动,虽然我不让他写借条,但他还是坚持,我知道,只有这样做,他才心安。
王朝阳回山东半年后给我写过信,信中告诉他生活上遇到了难处,暂时没办法还钱给我,希望我再给他一些时间。
看到这封信,我心里不禁有些担忧。我知道王朝阳家境并不好,他的父亲生病需要花钱治疗。如果不是生活很难,他肯定不会不还钱的。
为了不让王朝阳为钱焦虑,我告诉他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先把眼前的困难解决了,我们是战友,以后来日方长,慢慢还。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我问其他战友借了钱,他们不能像我一样愿意等着王朝阳还钱啊。我思来想去,让父母给我打了一些钱,先把战友们的钱还了。这样王朝阳就欠我一个人的,我单身一人,就不用催他还了。
王朝阳回山东第二年,我成家了,妻子是文兵团的,湖南人。为了和家人团聚方便,我拜托岳父帮忙走动,职位也有了调动。我离开的那段时间,曾尝试着和王朝阳联系过,但是写给他的信都有去无回。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事业逐渐稳定下来,因为工作繁忙,我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王朝阳的情况,渐渐就把这事淡忘了。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已经退休,在家过起了儿孙绕膝的生活。偶尔翻看年轻时的照片,我会想起王朝阳,但是我搬过两次家,和他彻底断了联系。妻子说,王朝阳或许是知道我家庭条件比他好,所以故意和我走近,临走时敲我一笔钱。
虽然我也怀疑过这件事,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他是真的没钱,而不是有钱不还。
我不想说王朝阳的坏话,所以后来我和妻子聊天也会刻意避开这个话题。
这天,我午休刚睡醒没一会,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我接起电话,一个陌生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你好,请问你郑文东先生吗?
我以为是推销电话,正准备挂断,对方说道:您还记得王朝阳吗?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震,回答道:认识,他是我当年的战友。请问你是他什么人?他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他说道:我是王朝阳的儿子,我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这几年他一直在找您,我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找了许多人打听,才找到了您的电话。
我和王朝阳的儿子聊了好一会,才知道王朝阳当年转业回老家没多久,单位效益不好就关门了,他失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不得不去做一些临时工来维持生计。
王朝阳的父亲去世后,王朝阳带着母亲和妹妹到外地讨生活,等到再次回山东,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给王朝阳写的信,他都没收到。
王朝阳除了我,在部队没有其他的朋友,也不知道该写谁打听我的事,所以我们的联系就断了。
后来,王朝阳成了家,还钱的事情被其他生活琐事占据,也就一拖再拖。
王朝阳的儿子说,王朝阳去世的前几天,除了交代儿女们好好生活,还特地嘱咐他一定要找到我,好好报答我当年的恩情。
挂电话之前,王朝阳的儿子说:我父亲经常提起您,说您是他在部队最好的朋友。当年要不是您帮忙,我父亲可能会因为没钱给爷爷看病而内疚一辈子。
挂了电话后,王朝阳加了我的联系方式,转给了我2万块。
我握着手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让王朝阳的儿子发了一张王朝阳去世前的照片,看着他沧桑的面容,头上的白发,突然很心疼他。
这些年,我以为他早就忘了借钱的事情,没想到他还记得,也不枉我这些年一直坚信他是真的把我当朋友。
我没有收下王朝阳儿子转来的钱,他不同意,坚持让我收下。我告诉他,有他这一通电话,还有他父亲这些年对我的惦记,这2000块借得很值。
虽然最终我没有收下王朝阳的这笔钱,但是我觉得这笔钱已经远远超出了金钱的价值。它见证了我们战友情谊的珍贵和深厚,也见证了王朝阳的人品还有我们对彼此的信任。
如今,我已经步入晚年。回首往事,我颇为感慨。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王朝阳也离世了,但是我和王朝阳的战友情并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只要我还没老去,会一直记得他,那个爽朗又直率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