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整顿智驾宣传乱象,车企告别PPT造车,智能驾驶迎来规范时代

施俊谈谈车 2025-04-18 14:03:35

辅助驾驶,它真的是“辅助”吗?

说白了,咱们现在天天听的这些“L2”、“L2+”、“L2.9”、“L3”、“准L3”、“智能驾驶”、“辅助驾驶”、“高阶驾驶”……你真能分清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吗?

还是说,咱们都被那些过度包装的“伪自动驾驶”给忽悠了?

就说个最常见的场景,一位准车主,被网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智驾视频迷得不行,心痒痒也想体验一把。

结果呢?

刚一入门,就被各种专业名词搞得晕头转向,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商家故意设下的迷魂阵吗?

更可怕的是,如果碰上个半吊子销售,对智驾一知半解,忽悠你在不该用的地方用了,出了事儿,他们倒好,一句“目前阶段驾驶员仍为车辆负责人,功能只是辅助”,就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简直就是,出了事儿,锅都得咱自己背!

这智驾宣传,简直就是野蛮生长,一方面让用户对功能边界不清不楚,事故频发;这不健康的竞争,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就拿数据来说,随便一搜,国内外辅助驾驶相关的事故可真不少。

事故背后,往往是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信任度过高,认知出现了偏差。

远的不说,2021年8月12日,沈海高速涵江段,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开启NOP(Navigate on Pilot,蔚来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后,发生了致命的交通事故。

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NOP到底该不该负责?

蔚来的宣传是不是过度强调了“自动驾驶”?

最终,这场事故也促使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开始重新审视辅助驾驶的宣传和使用规范。

再说说2024年4月26日,泉州G15沈海高速,一辆理想L7开启辅助驾驶状态,结果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失效,直接撞上了正在处理事故的人员,造成了伤亡。

这事儿一出,大家又开始担心了,这辅助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靠谱吗?

最近,工信部终于坐不住了,要来管管这乱象了!

他们开会强调,车企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翻译成人话就是:不准乱吹牛!必须说清楚哪里不行!

具体怎么做呢?

统一命名!

以后都叫“(组合)辅助驾驶”,别再用那些“自动”、“智驾”之类的词儿来忽悠人了。

这名字也好理解,现在的辅助驾驶,也就是帮你变道、转弯啥的,但你还得全程盯着,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说白了,就是“人机共驾”,时刻提醒你,别太依赖它。

强化测试验证!

以后“三天小版本、一周大版本”的高频率OTA更新,估计要凉凉了;“千人团、万人团”的用户内测模式,可能也要成为历史了。

必须明确功能边界!

以前车企只拿最牛的功能出来炫耀,现在不行了,得标注清楚当前功能不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出了问题会怎么处理。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你做了啥,必须让用户知道,别搞“你做了但我不知道”那一套。

销售们,赶紧把这些记下来!

其实吧,不仅仅是工信部,还有很多力量在共同推动智驾的规范化发展。

就说美国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他们对特斯拉Autopilot系统进行了多次调查, 这些调查,都促使监管机构更加重视对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监管。

还有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也开始限制车企在广告宣传中使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字眼, 就是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因为辅助驾驶功能宣传与实际体验不符,一些车主已经开始对车企发起集体诉讼了!

甚至,欧洲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也在不断更新对辅助驾驶系统的评级标准, 推动汽车制造商开发更安全、更人性化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一系列的行动,说白了,都是为了让智驾行业更加规范、安全。

拨乱反正,智驾的明天会更好吗?

我想,当车企和用户都正视功能价值,辅助驾驶功能合理发挥作用,虚假宣传者被淘汰,车企和供应商用真实产品性能来征服市场,“安全智驾”才能真正离我们更近。

在智驾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潜在的“马路杀手”呢?

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0 阅读:22

施俊谈谈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