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恽代英唯一儿子去世,临终前提出唯一愿望:葬在父亲身边

玮宏看历史 2024-12-08 02:52: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2012年,恽代英唯一的儿子,恽希仲病重,提出的唯一愿望是:葬在父亲身边,父子俩因革命分离,如今,这个愿望能否实现?

革命年代的抉择

1931年4月的上海,城市陷入阴影,恽代英,早期的共产党人,被叛徒出卖,落入国民党特务的手中。

在监狱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没有退让。

4月29日,被秘密处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6岁,儿子恽希仲才两岁,还在母亲的怀抱里。

父亲的壮烈牺牲,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父亲走了,母亲沈葆英,必须面对新的考验,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四处逃难,避开追捕,她没有向组织寻求帮助,也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只剩下自己的意志,和对儿子的责任,必须保全这个孩子,让他健康长大。

为此,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将小希仲寄养在叔叔恽子强家中,至于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延续丈夫的革命事业,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在寻找党组织的途中,也是充满了艰辛,通讯有限,又要避免暴露身份,只能在隐蔽着寻找,为了能活下去,沈葆英考取了南通基督医院护士学校,成为一名护士。

这样能维持生计,也方便掩盖自己的身份,医院南来北往的人,也能收集到更多关于党组织的消息。

机会就出现在1938年,她得到一次去武汉购药的机会,八路军办事处就在那里,当时周总理夫妇也。

终于,沈葆英与党组织重逢了。

失散的母子再相聚

生活继续,革命依然,在这些年中,沈葆英努力工作,积极投身革命,而小希仲则在叔叔家中成长。

1943年8月,十四岁的恽希仲决定前往延安,与母亲团聚。

这段路并不好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如同一道道铁壁,带着些许干粮,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步步朝延安走去。

每天都是长途跋涉,双脚在石子路上磨出了血泡,咬牙坚持,天黑了就在野外休息,天亮了继续上路。

他要找到母亲,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前行。

一路上,遭遇了许多危险,敌军的巡逻队不时在公路上盘查,他不得不在黑暗中穿行,绕开那些危险的地方。

有时候,藏在荒草堆里,屏住呼吸,听着远处敌人的脚步声逐渐远去。

饿了,就掏出干粮吃几口;渴了,就在小溪边捧起几捧水。

经过漫长的跋涉,恽希仲终于到达了延安。

当他走进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院子时,看见了母亲沈葆英,愣住了,站在原地,久久没有上前。

沈葆英也愣住了,眼前这个瘦小的少年,就是自己日夜挂念的儿子吗?

几步冲上去,紧紧抱住了他,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用力地回抱着母亲,仿佛要把这些年的思念,全都释放出来。

母子相认的那一刻,沈葆英的心里充满了百感交集。

她看到儿子的样子,心疼得说不出话,十四岁的恽希仲,看上去比同龄人瘦弱许多,脸上还有风霜的痕迹。沈

葆英心疼地为他擦去脸上的污泥,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为他煮了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吃着母亲做的饭,眼泪一滴滴地落下来。

在延安,恽希仲开始了新的生活,母亲在身边,党组织在身边,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恽希仲跟着母亲学习文化知识,接受革命教育,参加各种劳动和训练。

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恽希仲从不抱怨,父亲恽代英为革命付出了生命,而母亲为了理想,也吃了无数苦头。

现在,轮到他来继承父母的意志了。

1946年,恽希仲考入晋察冀工业专科学校,这所学校专门培养技术人才,为新中国即将到来的建设做准备。

恽希仲学习非常刻苦,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两年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终于不负父母的期望。

航天梦与无名英雄

战争结束后,国家进入了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

年轻的恽希仲,迎来了新的机遇,1953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

当时,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相对还是较强的,国家需要一批懂得这种技术的人才,来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奠定基础。

对于恽希仲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国家对他的信任。

1959年,恽希仲学成归国,回到祖国,带着满腔的热情,加入了航天科技的队伍。

被分配到科研单位,专门负责雷达微波天线等技术的研发工作。

这些项目,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至关重要,涉及到国防安全和科技进步,恽希仲深知责任重大,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工作中,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

每天早早地来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深夜,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同事们只知道,他是个认真的技术人员,生活简朴,工作投入,对他的家庭背景了解不多。

恽希仲从不炫耀自己的家世,也从不提起父亲的事迹。

作为党重点保护的四十七位著名英烈子弟之一,国家为他们拨有专款,可他从未享受过这个待遇。

在他看来,自己不应该因为父亲的功绩,而享有特权,革命是父亲的选择,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贡献,继承父亲的精神。

在科研单位的那些年里,恽希仲埋头苦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同事们对他十分敬佩,觉得他是个非常有奉献精神的人,直到他去世后,大家才知道他的特殊身份。

当他的遗体被送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与父亲的衣冠冢相邻而葬时,很多同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竟然是那位革命先烈恽代英的儿子。

父子的最后团聚

2012年,恽希仲病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提出了一个唯一的愿望: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够葬在父亲身边。这个愿望看似简单,背后却是父子两代人的坎坷命运。

他们因革命而分离,父亲为信仰献身,儿子则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生为国家奉献。

如今,恽希仲只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与父亲再度相聚。

组织了解到他的心愿,经过慎重考虑,批准了他的请求,2012年,恽希仲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父亲恽代英的衣冠冢旁。

父子俩终于在这里团聚了,虽已天人相隔,但他们的灵魂却永远在一起。

这一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草木青翠,烈士的墓碑在阳光下静静矗立。

恽希仲的墓碑旁,是父亲恽代英的衣冠冢。

两座墓碑相邻而立,仿佛在无声地对话,恽希仲的一生,像是对父亲未竟事业的延续。

恽希仲用低调而坚韧的一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谱写了一曲无声的赞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