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伏治理沙漠可行吗?青海给出了答案:不仅能种地还能养羊!

云舟史策说 2024-12-11 02:40:46
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现锁边,3046公里的沙漠边缘,被镶上了金边。世界第十大沙漠,就这样被“驯服”了。

防沙草墙把沙漠边缘围住,保证沙漠的范围不再扩散,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项震惊世界的工程,被外国网友评价为“中国再一次修建了长城”。

而韩国网友则评论说,这个沙漠看起来也没多大啊,似乎还没有韩国的首尔大。事实上韩国面积10万平方公里,而塔克拉玛干沙漠33万平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相当三个韩国,也等于浙江,江苏和福建三个省相加。这么大的面积难道除了围住就没有别的用处吗?

我们的第一步是治理,接下来就是发展了。至于让沙漠变成经济生产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参考青海的塔拉滩。

曾经寸草不生的塔拉滩荒漠,如今已经成为清洁能源的摇篮?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中国在沙漠地区开展光伏发电项目所创造的奇迹。

“塔拉滩”,蒙语意为“平坦而有台阶的草原或荒滩”,但这片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土地,在2011年以前,却与“草原”二字相去甚远。

塔拉滩,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一片荒凉、危险的代名词。没有补给,没有服务区,一旦车辆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海拔近3000米,高寒干旱,植被稀疏,只有零星的麻黄草点缀在茫茫黄沙之中。强风肆虐,飞沙走石,甚至连石头都能被吹得滚动,更遑论树木的生长。

对于长途司机来说,塔拉滩是他们最不愿踏足的禁区,“上去了塔拉,儿子认不得达达(爸爸)”,这句民谚足以说明当时环境的恶劣。

想要治理荒漠,要先经历九九八一难。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就像挡路的大山,让项目团队犯了难。

传统的草方格固沙,虽然在初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麦草容易腐烂,无法长期有效地固沙。后来,人们尝试种植梭梭木等沙生植物,但面对强风沙的侵袭,效果仍然有限。

最终国际为塔拉滩选择了光伏产业作为突破口。他们不光铺了好多光伏板,还特别设计了个塔形的太阳能热电站。

光伏板高度的设计也几经调整,最终确定了高矮两种支架,以便更加贴合起伏的地形,兼顾了发电效率和生态平衡。

成千上万面反射率高达94%的定日镜,如同向日葵般追随着太阳的轨迹,将阳光汇聚到中央的吸热塔顶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能源。

如果只用这片地的一小部分来建光伏发电站,产生的电力总量就能超过咱们国家现在所有发电站加起来的容量。

国家计划在沙漠地带打造4.5亿千瓦的超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这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这将给我国能源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

光伏电站的建成,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塔拉滩的生态环境。渐渐地,草地连成片,风沙不再肆虐,曾经的荒漠开始焕发生机。

光伏板的铺设,不仅能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庇护。光伏板就像个巨无霸遮阳伞,降低了地面的水分流失,给植物生长提供了一个舒服的环境。

冲洗光伏板的水,则成为了灌溉植物的宝贵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牛羊在板下觅食,既控制了植被高度,又为牧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原来植被稀疏,现在覆盖度高达80%多,风速也减少了大半,水土流失情况也好了不少,蒸发量降了三成。

“光伏羊”的出现,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生机。牧羊的羊儿吃掉杂草,这样就不会妨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羊粪还能当肥料,帮助植物长得更好。

在光伏板上种低矮的黄芪植物,下面还能放牧牛羊,一块地就能多重利用,既发电又养植物,还养牲畜,一举多得。

项目建设和运营创造了约1500个就业岗位,参与光伏农业项目的农民平均年收入增加了20%-30%,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沙漠虽辽阔荒芜,却藏有巨大的力量。塔拉滩的蜕变,是科技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典范,也为其他沙漠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利用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还能促进沙漠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实现多赢的局面。

在光伏产业园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实验性蔬菜种植大棚,通过电暖气和侧帘通风等方式,调节棚内温度,成功种植出了各种蔬菜水果。

从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到欣欣向荣的能源绿洲,塔拉滩沙漠的巨变,是中国沙漠光伏项目发展的一个缩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沙漠光伏产业必将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能源结构,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着科技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无限可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探寻青海塔拉滩的生态转型之路

人民网

2024-11-12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