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无人机航母横空出世,竟然是货船改装的?
在中东这块充满历史纠葛和现代政治的舞台上,国际关系一直是一个高烧不退的命题。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伊朗这样,让美国、以色列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坐立不安,而此情此景在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会晤中被再次推至风口浪尖。
1、美国对伊朗发起制裁新高
不久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出现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促膝长谈。核心议题无非还是“老生常谈”:如何对付伊朗。
在会谈中,美方明确表示,将继续推动对伊朗的严厉制裁,目的是防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首先,特朗普签字生效了一项全面切断伊朗石油出口的行政命令。在这份“最高级别制裁”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只要与伊朗的石油买卖沾边,就会遭遇美国的二级制裁。
石油,作为伊朗国库的重要来源,一旦锐减,必然引发连锁反应。而这种“极限施压”的做法无疑会刺痛伊朗的命脉。
其次,美国还将攻势扩展到了金融领域,封锁伊朗银行系统,妄图切断伊朗与全球美元交易的联系。这不仅让伊朗的国际贸易举步维艰,也直接打击了其国内经济。在这样的重压下,伊朗的电力短缺、货币贬值等问题恐怕会雪上加霜。
同一时间,英、法、德等欧洲盟友也发声称,如果必要,他们已准备好启动所谓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把这一局势推向了新的高峰。
2、不要核武器,但不能没有航母!
尽管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强调,德黑兰并不打算发展核武,但面对上述步步紧逼,他也不甘示弱,上演了一出“航母揭幕”的大戏。
最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展示了他们的首艘无人机航母“沙希德·巴盖里”。
从技术规格来看,这艘航母是一艘由集装箱货船改装而来。所以其内部设计依然保留着民用船只的基本特征。
这种变革性的尝试让人不禁质疑:该航母真能在现代海战中发挥作用吗?
事实上,从专业军舰的标准来看,“沙希德·巴盖里”更像个尴尬的过渡品。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比如甲板空间有限,舰岛布局不合理,它很难满足现代舰载机高效运行的要求,更不用说真正投入实战了。
不过,在无人机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艘航母可能肩负的是另一个角色:移动无人机平台。据介绍,“沙希德·巴盖里”采取滑跃式甲板设计,可以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在海上航行一年之久。
3、伊朗为何突然官宣航母?
那么,为何伊朗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选择推出这艘饱受争议的航母?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虽然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颇值得商榷,但这对于伊朗而言,却是能对当前大国博弈所做出有效回应,至少在心理层面,她为身处四面围困的伊朗,注入了一剂信心的补药。
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力量,伊朗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平衡地区内外压力的方法。航母的建造无疑是向美国以及其盟友发出的强烈信号:伊朗有能力、有决心捍卫自身的安全与主权。
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航母意味着具备了远洋投放能力,这不仅在军事上增强了国家的防御体系,更在外交上大大提升了国家的谈判砝码。
所以,“沙希德·巴盖里”,象征意义远超过实际的战略意义。至于伊朗未来航母之路是否能够走得长远,就要看其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