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号周四,父亲被安排手术,他所在病房的三位病号,也都要手术,据说全天共安排了九台。而76床的老人,这次做这种手术已是第三次,他有经验,告诉大家,很简单的,不用紧张,半个来小时就做完了,手术是半麻醉,人很清醒,医生在做的过程中还会与你交谈,就是在出手术室时最好闭上眼睛,要不然里面曲里拐弯的会让人感觉眩晕想吐。
这是省中医医院介入科,是对肿瘤进行介入法治疗,简单说,就是对流向病灶处的动脉血进行栓塞,阻断其供血营养,同时放置化疗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77床肺癌,76床胃癌,父亲是胃癌转移肝癌。
这是我通过医生的讲述得出的粗浅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它是借助影像进行的微创手术,留在身体表面的只有一个不到两毫米大的针孔,一个很细的线状物从大腿根部的动脉管穿进去抵达病灶处的供血位置进行栓塞,用的栓塞剂是什么油,化疗药就是针对通常的线性肿瘤用的药物。
医生说这种手术一般做2~3次以后才看效果——难怪76床的老人已是老运动员了,手术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复查评估并再次手术,通常需要做4~6次。
而在手术之前,护士需要给患者备皮。什么是备皮?当一位女护士端着医疗用品走进病房要求有女家属的暂时出去要做备皮时,我有些纳闷,不懂这个术语是什么意思。
77床的男子倒是理解,小声示意我就是给下身刮毛。因为是从大腿根部做手术,自然要保证那里干净清洁。原来如此。
女护士先是给患者屁股下垫张报纸,然后给那里涂抹了些白色粉状物,便用剃须刀熟练地刮起来。毕竟男女有别,我看着像是还有点感觉尴尬,不由得说了一句,医院里,不是有男护士吗?
怎么,我做得不好吗?护士妹妹头也不抬地回我,倒并无责备的意思。她想必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也面对过类似的疑问,心理素质已足够过硬,不会对我的话特别在意。
说实话,我当然清楚在医院里,因为职业需要,性别因素有时候就要抛却开来,她们自己应该早已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是多少有点难以免俗,心里有点隔应,觉得有些事同性做可能更恰当与合适些。
当然可能是我认识上过于狭隘了,就比如备皮可以安排男护士来做,可在具体手术期间,总不能要求里面的医生护士全是清一色男性吧。还是我想多了。性别在特定的职业场合面前,完全要被忽略与无视才行,更不能心里污秽,借机行淫。
医生除了向我们详细讲述这种手术治疗的原理与过程,还一一告知我们手术过程中诸多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意外,并在特定的谈话间里进行,有视频监控全程记录,如果我们同意手术便签字确认,这是基本的程序。
76床的老人比父亲小五岁,家在洛川,听说最早是位老师,后来进了政府部门,是公务员。他算是医院的常客了,这些天一直是大女儿在身边照顾(上次是小女儿)。我刚来时还纳闷,怎么卫生间里还有个小电饭锅、烧水壶等等厨房用具,原来有时候女儿会给老父亲自己熬粥做饭。听说她使用的物品出院后就寄存在附近,包括她夜里陪护用的简易床、被子等等。
因为几天来只见到女儿,我还以为老人没有儿子,其实有的,是老人最小的孩子,听说还比我长一岁,也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
按老人的说法,他可能小时候对儿子管得严了些,老婆溺爱,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人生的经历与发展很难讲,我不好置评,只是作为儿子,他像是不尽基本的情理。
他就是来了,就站在门口看看,一句话也不讲。老人说。看来儿子是来过的,只是那种隔阂与疏远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无疑是老人最大的心病。
所以看我和哥在这里轮流照看父亲,他是一心的羡慕。我开玩笑说,看来你是重男轻女,女儿还不是一样。
我当然清楚,其实老人这样想也正常,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儿子和女儿还是有区别的。这不为怪,似乎谁也不能免俗,儿子不在身边,总觉得不气长,女儿嫁出去了,就像是别人家的人了。儿子不好,由女儿在身边照顾,父亲心里会觉得过意不去,像是亏欠了人家孩子。
可即便儿女有别,但在具体的抚养过程中,做父母的,很少有因男女而分薄厚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有了女儿以后,很希望再有个儿子,或是一心想要个儿子,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等等,几个孩子还不是一样地疼爱与重视。而长大以后,社会习俗硬生生地分出了内外与差异。
而对于老人而言,有句话不是说,世事没有完美,有一个好,没有俩好,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有人在身边,就应该知足与幸福,无需羡慕旁人,人生的遗憾与缺憾在所难免。再说了,女儿在这里给他既洗衣服又做饭,照顾得细心周到,我们兄弟俩自是不及,何必非得是儿子呢。
至于今日的手术,我们自是不必过多的担心,那些意外的风险与危险,应该比生命患癌的几率还小,就看术后的情况如何,会不会让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好转,哪怕别再恶化变得更严重了就行,那也可以足够延长人的寿命,让父亲多坚持些日子。
我们都明白,很多时候,医学可能是无能为力的,它只是可以起到辅助、改善抑或延缓等作用与疗效,而这其实就是它存在的价值与使命,让生命变得愈为美好些,少些病痛的折磨,让人生更长久。
2024.2.1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