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清洁能源较量:两难抉择与全球影响

吹哨先森 2024-05-12 11:47:0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南加州的一家新建的电池工厂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这家由通用汽车和本土电池制造商安225能源投资数十亿美元兴建的合资工厂,将为通用的纯电动车型供应电池。自2022年《通胀减缓法案》通过以来,类似的新项目在美国各地拔地而起。 这是拜登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旨在使美国在这场未来的全球产业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但就在工厂对面,一个醒目的标语昭示着这场较量的复杂性:"中国人民是美国人民的朋友。" 中美两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上存在广泛共识,但在确保本国产业主导清洁能源领域的过程中,两国步伐越行越远。华盛顿视中国的产业崛起为严重经济威胁,北京则将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视为绊马索,这可能拖慢全球转型进程。 "美国无法在与中国的这场关键竞赛中采取'毫无顾忌'的策略,"布鲁金斯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瑞安·哈里戈说,"它需要平衡两个目标:抑制中国在这些新兴产业的主导地位,但同时不能以牺牲气候目标为代价。" 中国凭借成本效益和产能规模,在光伏板、风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清洁技术制造业中遥遥领先。根据清华大学的数据,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近80%的太阳能组件和73%的锂电池。这无疑令美国等竞争对手忧心忡忡。 "目前的局面使美国处于相当被动的位置,"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员YangTong指出,"我们基本上是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市场。"她的研究发现,即使在美国,主导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的也是中国品牌。 美国的担忧不仅根植于对中国在这些领域主导权的恐惧,更基于对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日益紧张的战略博弈。美方将这些清洁技术视为未来的制高点产业,谨防其中蕴含的国家安全风险。 "我们不能让美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太过依赖中国,让对手在未来的竞争中占了上风,"国家经济委员会亚洲研究员吉尔伯特·卡普兰说。 这导致了美国在两个方向上的努力:一方面通过财政激励等政策鼓励本土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等贸易限制。后一种做法引发了来自盟友的批评,他们担心这会拖慢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如果产品更贵,普通消费者购买绿色技术的动力就会受挫,"国际能源机构高级分析师谢家华说,"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电动汽车,中国产品无疑占据了成本优势。过度依赖惩罚性关税会适得其反。" 中方明确表示,任何旨在阻挠中国产品的做法都将被视为"绿色壁垒"。 "没有中国技术,清洁能源的成本将会上升,这将减缓全球逐步摆脱化石燃料燃烧的速度,而化石燃料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些排放正在导致地球变暖,"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说。 而在美国国内,拜登政府同样面临着工会等利益集团的压力,他们呼吁更多保护主义措施,避免就业流失。作为回应,拜登不仅大举投资本土生产,还成立了"清洁能源出口工作组",寻求进一步限制来自"碳足迹过高"国家的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彼此猜忌不断升级,美中两国都没有放弃在气候谈判中寻求最大程度妥协的希望。4月下旬,双方气候特使在华盛顿会谈达成共识,承诺继续在联合国大会等多边场合携手应对全球变暖。 "避免中美对抗是两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球化温抗战的关键,"哈佛大学气候政策研究员郝亚敏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完成这场史无前例的转型。" 事实上,即使美国通过大笔财政支出力图重振本土产业,专家们也对其超越中国在成本和规模上的优势持怀疑态度。 "很难想象美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能够及时建立整个太阳能供应链,"华盛顿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负责人李硕说,"也很难想像美国制造的太阳能产品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这不是美国应该选择的战斗,也不是美国能够打赢的战斗。" 因此,未来可能的妥协是美中在不同环节互补,分工协作。以电动汽车和电池为例,美国或许可以专注于高端设计和智能技术,而中国则发挥成本和规模优势主导下游制造。 "如果这种分工模式能顺利推进,对全球化解暖努力来说是双赢,否则只会陷入伤亡更重的内耗,"李硕补充说。 不过,在能源转型需求与国家利益的天平上,显然后者更为美国政界所重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本周呼吁盟国团结一致,共同制定"以价值观为本"的经贸规则。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继续追求绿色和平?还是为捍卫民主而奋斗?"本周访问墨西哥时,他如是说。 类似论调在拜登阵营中并非不无代表。"能源转型的确是个巨大目标,但我们不能为此将国家安全和核心价值观抛到脑后,"白宫一位不具名顾问说,"气候 选举年让两党在能源转型和应对中国问题上的分歧更加显现。共和党一直盯防拜登政府过度倚重中国产品,要求采取更严厉的保护主义措施。 "我们不能被外国供应商所掌控,尤其是在这些对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领域,"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说,"电池、关键矿产、高科技制造,这些都不应受制于中国。" 共和党州长们则在诉求当地选民的同时,也在权衡如何在地方利益和政治立场之间把握平衡。比如在亚利桑那州,州长凯里·霍布斯对墨西哥缔结绿色供应链伙伴关系持欢迎态度,但仍旧呼吁限制中国产品。 "我们当然需要放眼全球,寻求有利的绿色能源来源,"霍布斯说,"但我们也需要特别警惕一些不合作的国家,必要时要采取限制性措施。" 工会则在游说中持不同立场。部分工会担心过度打压中国产品会影响美国消费者可支付能力,反过来伤及本国就业;而汽车工人工会则呼吁严惩华为等中国品牌,避免就业外流。 在这种复杂博弈下,整个清洁能源产业前景扑朔迷离。业内不乏不看好美国独立自主的质疑声音。 "除非有突破性技术出现,否则美国很难在5-10年内缩小与中国在电池和电动车方面的差距。"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的高级分析师张小强说,"从供应链到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在所有环节都处于优势地位。美国政府不会轻易让步。" 同时,国内清洁能源项目扩张步伐加快,也让美国对矿产等上游资源的依赖加剧。去年,美国挑选内华达州一处环境敏感地带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矿开采点,引发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的强烈抗议。 "这是对我们当地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当地的帕伊于特部落成员沃纳·马斯库说,"然而,对华盛顿来说,不信任中国供应商显然比保护环境更为重要。" 即便如此,直到全球供应链完全去中国化之前,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恐怕难以完全回避中国产品。《通胀减缓法案》中的电动车购车补贴就为国内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开了方便之门。 "我们的确正密切关注供应链风险,"白宫一位不具名发言人说,"但在绿色技术实现本土供给之前,中国产品有助于在短期内推进能源转型目标。我们还在寻求平衡。" 总的来说,尽管各方在如何因应中国挑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从政界到工人阶层,大家对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必要性仍有广泛共识。分歧仅在于如何在能源独立与应对气候危机之间把握平衡。 在目前的格局下,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主导清洁技术供应。而美国在降低对华依赖的同时,也将加大国内产能扩张力度。这两股力量作用下,全球能源转型或将面临阵痛,相关成本可能在短期内上升。 "中美竞争是个棘手的两难抉择,"国际能源机构的谢家华说,"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做出艰难权衡的时期。"
0 阅读:1

吹哨先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