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够一统天下,韩信功不可没,然而,韩信为何非死不可?

边白说文史 2025-04-19 17:28:20

刘邦能够一统天下,韩信功不可没。然而,韩信的脾气,让刘邦心怀不满,刘邦统一天下后,必然对韩信下死手。

韩信刚开始先投靠了项羽,只是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于是他杀了几个楚军后,便想去投靠刘邦。

韩信走到一个分岔口后,不知道往哪里走才能去到汉营。此时他看到一个樵夫,于是便向樵夫问路。

樵夫很热情,给他指了路。待樵夫走后,韩信越想越不对,他身上背着命案,楚军说不定就在后面追捕他,若楚军遇到樵夫后,樵夫肯定会向楚军泄露自己的行踪。

韩信为了保命,便将樵夫杀了,就地掩埋。韩信的这一行为确实太过小人,纯粹是恩将仇报。可若他只是这样的性格,或许还能保命,毕竟多疑也算是一种自保手段。

可他却还很狂。人狂必有祸,天狂必有雨,韩信的悲剧早就注定了。

韩信的军事能力很强,在公元204年,他和张耳一起攻打赵国。

当时赵国的精兵就有二十多万,而韩信却只带着三千亲兵。两方实力悬殊,但却并没有让韩信气馁。

韩信使用计谋将赵王耍得团团转,最终俘虏了赵王。陷入胜利喜悦的韩信马上给刘邦去了一封信,要求刘邦封自己的亲信张耳为赵王。

当时刘邦正在被项羽围困,自身难保,见到此信后更是怒不可遏。

但刘邦还是同意了,因为他需要韩信的救援。但韩信越级请封的做法,已经让刘邦不满了。

韩信在灭掉了赵国与魏国后,又将燕国给灭了。接下来,他就要攻打齐国了。

齐国自然也不是他的对手,然而刘邦却认为局势已然如此明朗,便不用大动干戈,他派了自己的亲信郦食其去和齐国议和。

齐国自然同意了,可韩信的心腹蒯通却说若韩信不出兵,那灭齐这件事的功劳可就没有韩信的份了。

韩信听了他的话,撕毁两个盟约,便出兵攻打齐国。齐国见此大怒,杀掉了郦食其。虽然韩信打败了齐国,便向刘邦请封。

刘邦本就对他擅自出兵的事情很生气,而此事又让刘邦损失了大臣郦食其。可当时的刘邦正在用人之际,所以他也只能咬牙同意了韩信的请封。

在韩信看来,自己功劳大,能力强,得到赏赐是应该的,可他并不知道,刘邦跟他之间已然有了嫌隙。因为韩信的做法,实则只考虑自己,不顾旁人,这也让他一步步失去了刘邦的信任,此时的刘邦,其实已经有了杀韩信之心了。

韩信是大汉的开国功臣,但他最后却被刘邦所杀。这其实很符合人性。

首先,他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多次在刘邦危难时向刘邦请封,这不是一个臣子该有的觉悟。

在攻打齐国时,他不听指挥,擅自行动,还害死了郦食其,失去了一个臣子该有的忠正之心。

其次,韩信本人的性格也是很矛盾的。他在天下大乱时,明明有机会自立为王,却因刘邦的赏识而没有离开。此时的他,觉得被人认可很是欣喜。然而,他打了胜仗后,他又觉得自己应该得到奖赏,于是不断地向刘邦索取,其他的事不管不顾,不善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

正是因为孤傲自负的态度,他才会一步步将自己推入了深渊。毕竟,刘邦已经不是那个需要他打天下的男人,而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就从来没懂过。

性格决定命运,果真如此。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