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河西真的长大了

围一圈大南京 2024-06-11 13:19:44

长期以往河西给人的感觉就是人气偏弱,商业发展不够成熟,街道上看不到什么人。但实际上或许这些都只是固有印象,是错觉。街面上看不到人并不代表这座新城就一定是冷清,本质上这与河西的规划、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模式有很大关系。

01 点对点商业

分区规划、密集路网、车行主导,这些属性聚集一身,河西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更多的家庭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消费模式。大到逛商场、小到买菜,很多时候都是开车或打车出行,直奔目的地,而且方块街区往往尺度偏大,对于行人并不友好。说到底还是开车更有效率,活动范围因此往往较大,这就与老主城的那套模式有很大区别。

而在老主城,由于商业以更为平均更为高密的空间姿态展开,底商资源丰富,标准的车行路网较少,小街小巷更多,因此很多时候步行反而是更有效率的出行与消费方式,因此街面的活力值就会很高。即使有大型商业体,其周边依然存在很多小街小巷,整体适配人行尺度的氛围并不会改变。

同时老主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行道树不仅多,而且极为茂盛。虽然其对于沿路商铺的招牌存在一定的视觉遮挡,但不得不说遮天蔽日的树木也确实给行人带来了阴凉,尤其是炎炎夏日,这自然对提高步行体验很有帮助。

新城区当然也有行道树,但树龄一般偏小,要想达到老城那个效果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即便时间够长,想要达到老城的那种效果也不现实,毕竟新城区选种的行道树品种很多并不是那种树冠很大的类型。所以对于河西而言,更多时候的消费聚集场景并不在外在的步行界面而在某些单体建筑的内部。

前几天我去青奥双子塔就深有体会,从街道空间的视角来看,双子塔附近并不算热闹,甚至某些时候我们还会觉得有些冷清,但实际上,内部有酒店,有会议、有论坛、有歌剧表演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日常开展都聚集在室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所以如果你不走进去,不去深度的感受,只在街道上浅浅的逛一逛,可不就觉得河西没什么人嘛,实际上酒店内部非常活跃,剧院内部同样如此,一场在大众看来有些小众的音乐剧居然能吸引这么多的年轻人,关键双子塔附近的公共交通其实并不算很好,距离元通和雨润大街地铁站都挺远的,可见河西的表象和内在表现并不一致,外在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02 未来的优化

根据我这些天对于河西的观察和认识,我认为河西的商业活跃度总体上高于大众的普遍认识,过去那个认为河西CBD就是大号服务中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能再用老的认知来看待河西。

至少河西优秀的单个商业项目实际上是不怎么缺人的,不过即便河西的内在已经非常不错,但外在层面对于行人体感的照顾还是欠缺了一些,马路过宽,过街通道复杂,地铁站覆盖严重不足等等,这些都让河西看起来依然有些高冷,有些不食烟火的感觉。

比如元通,多个商业体外加一个公园的配合实际上条件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华彩,但外在层面始终给人一种车多人少的感觉,活力感不足,所以能不能通过更为直观的半封闭式天桥廊道将元通的四象限空间给串联起来,最好能够直接对接到建筑内部,并把公园中轴线也涵盖进去。

一方面过街变得更加直观可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商圈各元素之间的资源互通和共享,一荣俱荣,这其实是好事。

另外这种廊道也给元通一带创造出了一种空间层叠感,丰富了感官好感。其较高的视角也让其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视觉廊道,有助于让河西CBD的风采更多的展现在网络层面,提高第二中心的体感地位。

0 阅读:386

围一圈大南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