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可以深到什么地步?
在1963年,一只公海豚与它的女训练老师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最后公海豚甚至还为爱殉情。
这让人们有些不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直到最后,女老师告诉了人们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她曾和这只公海豚有过非常亲密且深入的接触。
这是怎么回事?她和公海豚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教海豚说英语上世纪60年代,美国正处于太空探索的热潮中,同时也在各个科学领域寻求突破。
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不仅关注外太空,还对地球上的未知领域充满好奇。
他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人类遇到外星生命,该如何与之沟通?
基于这种考虑,NASA开始研究一些看似离奇但潜力巨大的研究项目。
其中有一项就是探索与高智能动物的沟通可能性,而海豚因其较大的脑容量、与人类相似的大脑结构成为了理想的研究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李利博士提出的海豚语言研究项目获得了支持。
一位年轻的研究助理玛格丽特被派去对一只名叫彼得的海豚进行教学。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研究团队对一栋两层建筑进行了改造。
下层是一个大的水池子,这里是彼得的家;上层则有一个特制的防水平台,方便玛格丽特与彼得互动。
这样的设计让玛格丽特能够24小时与彼得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天候的语言浸润环境。
在日常教学中,玛格丽特会坐在平台边缘,与彼得保持近距离接触。
教彼得学习单词时,她会反复发音,同时用手势配合。
比如说,在教"ball"这个词时,她会拿着一个球,清晰地发音,然后鼓励彼得模仿。
有时,她还会用白色化妆品涂抹嘴唇周围,再用黑色口红勾勒唇形,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帮助彼得更清楚地看到口型变化。
玛格丽特很快发现,彼得是一个聪明而好奇的学生。他对玛格丽特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总是努力去模仿她的发音和手势。
渐渐地,彼得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单词。
每当彼得成功地说出一个新词,玛格丽特都会欣喜地鼓励他,而彼得则会兴奋地在水中跳跃,仿佛在庆祝自己的进步。
为了保持彼得的学习兴趣,玛格丽特会适时安排一些游戏时间。
她会和彼得一起游泳,或者玩抛接球的游戏。
在游戏中,玛格丽特会不断重复相关的词汇,让彼得在娱乐中巩固所学。玩游戏不仅让教学过程更加愉悦,也增进了玛格丽特与彼得之间的感情。
但没想到,这份感情居然开始变质了......
与莉莉“日久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逐渐从一只好奇的幼崽成长为一头健壮的成年海豚。
与此同时,它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缺乏同类伴侣的彼得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了玛格丽特身上。
渐渐地,玛格丽特开始注意到彼得行为的异常。它开始频繁地靠近玛格丽特,用身体轻轻触碰她,甚至会用嘴轻咬她的手臂。
起初,玛格丽特以为这只是彼得表达友好的方式,但当她向动物学家求助时,得到的答复让她感到震惊:彼得是“发情”了。
面对彼得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玛格丽特感到手足无措。
这些行为开始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彼得似乎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试图与玛格丽特有更多肢体接触。
为了维持实验的进行,玛格丽特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回应彼得的需求,如用手轻抚它的背部,或是让它靠在自己身上。
随着彼得对玛格丽特的感情越来越深,它开始对玛格丽特的身体结构表现出异常的兴趣。
玛格丽特发现,彼得会长时间凝视她的膝盖或手部,仿佛在试图理解人类的身体构造。
它有时也会用嘴轻轻触碰玛格丽特的皮肤,似乎在感受人类肌肤的触感。
玛格丽特意识到,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她和彼得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质了。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误导了彼得,让它产生了错误的情感寄托。
同时,她也对这种跨物种的情感产生了深深的疑惑:海豚是否真的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它们的感情又是否与人类相似?
尽管内心充满困惑,玛格丽特还是决定继续这个实验。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豚的心理和情感世界,为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沟通搭建桥梁。
然而,她也清楚地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彼得之间的情感纠葛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思念中死去?就在实验似乎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时,投资方却突然宣布要中止这个项目。
他们对实验的进展感到失望,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突破性成果。
他们期望看到海豚能够真正理解并使用人类语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尽管玛格丽特和她的团队努力争取,但投资方的决定是不可撼动的。他们停止了所有的经费支持,实验被迫终止。
对于玛格丽特和彼得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玛格丽特被迫结束了与彼得的密切接触,离开了这个她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实验场地。
彼得也被转移到了一个相对狭小、昏暗的新环境。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彼得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它变得不愿意进食,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漂浮在水中。
照顾它的工作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吸引它的注意力,但彼得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玛格丽特虽然离开了实验场地,但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彼得。
几个月后,玛格丽特终于听到了关于彼得的消息,但那个消息让她心碎:彼得离世了。
据说,在被发现死亡的那天,彼得似乎是有意识地选择停止了呼吸。
海豚是可以控制自己呼吸的动物,这意味着彼得可能是主动选择了结束生命。
玛格丽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无法相信,那个曾经充满好奇和活力的彼得,会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离开导致了彼得的绝望。如果她能够陪伴彼得走过那段艰难的时期,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50年后,当玛格丽特接受采访时,她终于坦言,她与彼得之间确实有过更深入的接触。
那种接触超越了研究者和实验对象的界限,甚至超越了物种的界限。
她和彼得之间存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联结,那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情感。
结语这个实验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彼得展现出的复杂情感和认知能力,与我们长期以来对动物的简单化理解完全不同。
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物种可能拥有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深度情感和智慧。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玛格丽特仍然无法忘记彼得。
她常常想起那个聪明而敏感的海豚,想起它们之间那种特殊的联结。她相信,在某个地方,彼得的灵魂依然存在,依然记得那段美好而悲伤的时光。
而她,也将永远怀念那个在思念中逝去的朋友。
参考资料《跟海豚说话的女孩》——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