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曾小舸报道)央视科技频道2023年8月30日晚播出的《创新中国说》节目有关“科研体制改革,点燃创新引擎”的报道里,四川省科协党组书记毛大付讲述了四川禾嘉高新技术研究院、四川禾嘉非能动技术研究院曾祥炜院长艰辛的发明及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的经历,凸显出四川禾嘉集团与发明人曾祥炜携手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与企业风范。
《创新中国说》共5集,分别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研体制改革点燃创新引擎等为主题,展现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科技创新人才昂扬向上的风貌。
当主持人提到了“天府科技云”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时,毛大付书记谈到:放眼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我国优秀的科技资源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大量发明、专利、技术,甚至重大科技成果,研究完了被束之高阁的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不是成果拥有者不想转化,而是不知道往哪转化。
毛大付书记话锋一转道:其实对企业来说,他们也有不少科技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科研团队来解决。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是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为了破解上述科技供需之间“你找不到我,我找不到你”的屏障,2020年7月16日,“天府科技云”正式上线运行。
毛大付书记深情地讲述了曾祥炜的故事:四川省科协原副主席、研究员曾祥炜自主研发了科技成果“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在199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获奖之后,曾祥炜就一直为成果转化奔忙,找合作、找资金,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你猜猜跑了多少年?24年,他曾有一句很无奈的感叹:“成果转化比发明创造难一百倍。”
图 | 四川省科协党组书记毛大付(左)发明人曾祥炜(中)四川禾嘉集团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右)
事情的转折点就在2020年“天府科技云”平台上线后,我们第一时间邀请曾祥炜研究员在平台上传科技成果,开设工作室仅仅三个月后的3月9日,这是“天府科技云”的一个好日子,这一天的“天府科技云”成就了一个78岁研究员24年的科技梦想——发明人曾祥炜的这一科创项目与四川禾嘉集团达成了合作,其成果在四川禾嘉集团落地生根了。
节目主持人做了这样的结束语: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可以是24年,也可以是3个月。其实,这个故事后面还很精彩,在此,小编觉得有必要做一个后续。
图 | 天府科技云团队参观“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平台功能展示
禾嘉集团为发明人曾祥炜投资成立了四川禾嘉高新技术研究院、四川禾嘉非能动技术研究院,以曾祥炜担纲院长组建了自主研发团队。很快,研究院率先推出“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为亮点的高举高打应用项目,已成体系的非能动控制系列成熟技术赋予新的技术特色,获得低成本的产品升华。现阶段正同步进行的福建金源泉科技”净水器” 项目、北京城市管廊 “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项目、西南化工研究院“变压吸附装置”三个项目以“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技术为核心元件的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行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技术升华,提高产品价值。
这三个核心元件的研发成功,为“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提供有力的工程应用场景和实测的相关技术数据支撑。